88看书>军事历史>庶子谋国>第二十一章 粮仓谋事

姑苏往北八里有一粮仓,乃是苏州的官家粮仓。

因江北灾民南渡,加上前几日的事情,粮仓外便布满了从苏州各级衙门调来的衙兵。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将这粮仓护的严严实实。

如今,粮食已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

萧璟、杜康与卫成谋三人,不得不小心谨慎。

他们不仅核查了账册上的数字,最后还是亲自来了一趟。

这粮仓归苏州仓曹参军负责,此人名唤杜泽。

此时,这人正捧着一本卷册,说道:“萧刺史、陆长史、卫司马,我苏州上年有余粮一万两千石。至六月,共收夏粮七万余石,合计八万两千石。其中四万石已运往江宁府,由江宁府统一押运京都,又有一万石是运往苏州各级衙门以供开销,五千石运往太湖军作为军资。今年三月,扬州都督府调走五千石军粮;五月,为平粮价,刺史府调走八千石。三日前,太湖军开拔,调走军粮一万石。其余损耗无算,如今苏州官仓存粮不足四千石。”

说完,杜泽将卷册合上,便闭口不言。

他说的都是实情,条理十分清楚,萧璟三人听得明明白白。

待他说完,萧璟便言道:“好了,我们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听了他的吩咐,杜泽随即退了出来,这官仓里便只有他三人。

他们三人所处之地,乃是官仓的前头。

两边的高架上的堆满了鼓鼓的粮包,若非刚才杜泽的一番交代,这内里的实情旁人一时是看不出来的。可这终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四千石粮食实在是杯水车薪。

看着那木架上的麻包,萧璟叹了口气。

民困如此,江东已是这样,那江北的局势便可想而知了。

卫成谋看着这徒有其表的粮仓,感慨道:“世人都道江东富足,可江东就算是有一座粮山,如今也已给吃光了。”

“抱怨话,还是留着对上面说吧。”陆康说完,看向了萧璟,“依目前的情况看,缺口当在一万六千石,这个口可不好堵阿。”

“这还算少了。”在陆康说完,卫成谋言道,“如今江北的灾情才刚刚开始,日后定有更多的灾民涌入苏州。若不能妥善安置这些人,哄抢粮铺的事情定会再次发生。灾民一乱成了乱民,那苏州就乱了,局势就不堪设想了。”

卫成谋的话,让气氛变得更加的沉重。

他的这番话非是危言耸听,其他二人也看到了这样的可能。

安静了许久,萧璟开了口:“既是如此,那就定要安置好这些灾民,绝不能让局势恶化。你们估计安置灾民,需要多少粮食?”

“这不好说。”杜康盘算了一下,说道,“若是以眼下的情况计,若有两万石的话,应能熬到冬十一月。到了那时,秋粮就该收上来,情况就会好一些。可若是灾民数目增多,或者说明年还是如此的情况,那事情就难说了。”

此话一出,萧璟便说道:“往后的事情就别想,过了眼下这关,才是最紧要的。”

“子玉说的是。”卫成谋点了点头,“那咱们就按照三万六千石来吧。”

“三万六千石?”陆康重复了一句,看向身边二人,“如此数目,那些大户愿意出吗?”

他这话是明知故问,粮食如今如此金贵,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拿出来的。

“想要让苏州大户一次拿出这么多粮食,恐怕很困难。”接着,卫成谋说了一个办法,“或许咱们可以提前收税、或者将明年的税也一并收了。”他说的很轻,很无奈。

“此事不可。”萧璟听了,摇了摇头,“虽然朝廷已着地方自行赈灾,可百姓必不答应。如此行事,极易引起民变,若是那样,事情就更加糟糕了。”

见萧璟断然拒绝了,卫成谋便未再多言。

这个时候,陆康突然开了口:“既然民已无力,或可从商。”

他低沉的声音里,透着些杀气。

萧璟听罢,便言道:“季宁兄若有想法,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如今姑苏的粮价日以增高,这背后必有人操控。是何人,二位自然也都清楚。”陆康说着,冷笑了一下,“既然咱们缺粮,他们有粮,不如就找他们想想办法吧。”

商人趋利,每逢突变,必有人囤积居奇。

如今,姑苏城里,便有一群这样的人。

这些人便着想着在这灾荒之年,用手中的粮食换取那些灾民的田地。

千年田八百主,没有不变的田地,也没有不变的主人。

而这天下的田价自古是有定论的,丰年五十石一亩,平常年间三、四十石一亩。可到了如今这大荒之年,这田价就只有十石一亩,更有甚者,连十石都没有。

有地的灾民卖了地或可求一生,无地的只能卖了儿女或是自己,从此沦为大户的佃户。

天下世家不事生产,却坐享尊荣,便是因他们拥有许多这样的佃户为其生产财富。

萧璟三人都出身世家,他们对这些事情,自然是清楚的。

如今的大周天下就好比一个池塘,萧、陆这样的世家就是这池水中的大鱼,而那些登不上台面的家族便是那些稚嫩的小鱼,其余的平民百姓就是池底的泥土。

水面上虽然是一副平静的景象,可水下却是吃人的世界。

而陆康的意思,就是将矛头对准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这些人便是这池中的小鱼。

萧璟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他想了一会,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粮仓谋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