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确实如此,这让我想起来一件事,我们通过英国向西边的革命政府定购了大量的商品,用来供应前线的战斗,这占到我们向外订购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可以说那边现在成了我们主要的物资提供商,与那边维持好关系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道这里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事情了,黑龙会那些小子办事不利,不仅刺杀失败,还让人家获得了切实的证据,现在日本政府处于不利位置,如果导致那边取消订购的物资,将造成可怕的后果。

“这件事情务必要平息,没想到啊,我们的战争竟然会受制于落后的支那,振国党乃心腹大患,黑龙会的事办砸了,但眼光还是不错的,大日本帝国和支那必然会有一战,已决定远东的霸权!”一直没有开口的伊藤博文说道。

“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那边与我们断绝关系、取消租借地、取消经商权,这已经是战争的前兆,但英国方面并没有传来那边断绝我们订单的消息,这说明事情还有的谈,派人去武汉,务必要保住我们的订单。如果失败,我们将不得不从英国和美国订购战争物资,那样一来,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将成倍增加!”山县有朋一锤定音,长老团表现出成熟政治家的一面,在战争的压迫下暂时搁置与革命政府的争议。

谈判进行的很顺利,日本人不想因为谈判失败导致订单取消的事情发生,所以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吕梁也不想现在就与日本开战,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这件事本来就是计划中的意外。

革命政府这边提出的断绝关系、取消租借地、禁止日商三条不容更改,日本人完全同意,现在日商在南方等同于无,断绝关系、无法经商,也就没有必要在租借地上死扛。这无所谓,等大日本帝国抽出时间来。再打回来就是,权利,不就是通过拳头打来的吗?

但日本方面对于革命政府要求的交出孙革、汪精卫、井上腾三郎等幕后黑手拖拖拉拉,直到兼任谈判代表的宋教仁以订单相威胁。日本方面才同意交出躲藏在租借地的汪精卫,并引渡孙革,至于井上腾三郎,日本以带回国内审判的理由拒绝交出。

谈判结束,日本人因为此次事件。彻底从长江以南地区撤出,这让龟缩在上海的其他列强惶惶不安,离开容易,再进来就难了。汪精卫在6月底被移交,但日本承诺的引渡孙革一事一直没有下文,吕梁也不在乎,因为内务部已经组织了一支海外行动分队,任务就是斩杀逃亡海外的国家叛徒!

吕梁是在位于武汉的内务被监狱见到的汪精卫,这位传奇人物从一个书生,到一个革命义士。再到革命组织的领导者之一,最后投降日本、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之一。

这种程度的汉奸不像印象中一脸奸诈的小人模样,秦桧、汪精卫,无不一表人才、仪表堂堂、文采斐然,任谁也想不到这就是大汉奸!

“吕大总理,我愿意投靠振国党,我掌握着同盟会和黑龙会无数的机密,全都愿意与总理大人分享!”汪精卫第一句话就把吕梁恶心坏了,自己真不应该来看看这个珍兽,这不是拉低自己的档次嘛!

“你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吕梁撂下这一句话就要转身离开,他再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汪精卫知道自己存活无望,突然疯癫,大声骂起来。

“独裁者!独裁者!利用革命的名号。其实做的是皇帝的美梦!你这样的人才是死不足惜,才是革命真正需要推翻的人!什么共和、什么革命,全都是掩人耳目的虚假口号!中国在你手里没有好结果,你还是趁早死了的好!”

吕梁不屑于与这样的疯子辩论,这些幼稚的人侮辱了革命者这一神圣的名字。这个国家需要的不是民主和自由,这个国家的人民需要的也不是政治游戏。为什么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政治斗争上。反而视国力的增强于不顾?无非想得到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利罢了,还单纯的以为能利用日本人、西方人的力量实现革命的成功,幼稚!

吕梁不在意独裁,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体制并不是全盘接受西方文明、西方国家体制就是先进的、适合这个国家的。曾几何时,吕梁也单纯的以为西方人宣传的那一套是正确的,自己的国家也必须走那一条道路,将什么事情都推到国家体制上,认为只有改变体制才是国家的正途。

但是,自己是愚蠢的,真正的有志之士、真正的爱国者终于看透了西方人的真面目,也看透了国家实现崛起、富强的真正道路。西方人自称民主、自由,但吕梁当初忽视了,列强们是踏着无数的尸骨走到这一步,非洲人、印第安人、亚洲人,哪一个地方的人们没有遭受列强的劫掠?当西方列强通过劫掠全世界获得无数的财富后,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建设了相当程度的文明,于是开始对外界指手画脚。

而且西方内部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吗,某些国家的政治完全由大资本家、财团控制,与财团作对的总统全部死于非命,某些国家的舆论控制比****国家还要强,有色人种一直受到歧视和压制,哪里来的民族自由?

当某些国家像当初的吕梁一样幼稚,被西方和平演变之后,国家更加衰弱、民不聊生,这样的民主是国民想要的吗?

好在,吕梁回到了这个时代,还有钢铁基地这个耗尽后世国家力量的强大支持,西方文明还没有强大到不可反抗,即使他们统治了世界,但还是有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