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万象天引

天津德百洋行总部,一个四层大楼顶层,几名高层正在商讨,其内容如果被外界得知,一定会大吃一惊,马上让租界阿三前来逮捕这些人。

“我们已经入股天津商报,并买通了其他三家最大的天津报纸部分记者,最好能尽快开始宣传工作,首长非常关注这边的进度,这事关整个计划的成败。”贾森坐在长桌的首位,第一个开口道。

“这是我们调查局写好的初稿,通过审核后送到各报社,进行不间断的宣传。只是,单凭天津橡胶、德百洋行、华盛银行三家,恐怕影响力不够大。”调查局天津站负责人吴金忠说道。

西方人模样的天津橡胶董事长贾森:“这件事交给我办,白赚钱的事情那些人最喜欢干,我邀请天津几名商界名人进行商谈,许以重利,相信会让他们动心。咱们的资金储备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应对这次计划?”

“没问题,为了实现短时间内将风波炒热,华盛银行从那边调来了五千万两白银的资金,足以应对。”华盛银行董事长威廉说道。

“那么现在关键就是我那边,只要能保证扩大影响力,就会让那些人自动将资金放在我们的银行里。这件事我抓紧时间办吧。”

贾森的任务很快完成,就像他说的那样,四名在天津有头有脸的商界名人被他邀请,以天津橡胶的股份为诱饵,再加上这段时间橡胶价格的飞速上涨,成功说服那四人担任天津橡胶公司的董事。这四人中有报社的老板、股票交易所的董事、私人钱庄老板和一名满清皇族,这样的阵容足够强大,也足以使投资人放心。

实施这个计划,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现在橡胶价格上升的迅猛,与原本历史相比,华国首先开启了汽车之路,并在远东、美洲和欧洲大范围推广。汽车的火热致使橡胶价格上涨速度更快,到1905年的7月。天津橡胶股票价格急剧升温,天津橡胶公司每十股价格是620两,这样的火热局面可以让宣传少费很多力。

天津山西会馆,青色的高墙挡住了院外的繁华。门匾上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几十辆马车穿过天津繁华的街道,来到这处位置低调、建筑高调的会馆。闻名天下的晋商走过了近五百年的年头,从贫瘠的土地上走向西口,再到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从小商小贩。再到全国第一的大财团。山西人(平遥、祁县、太古、晋中、平阳等县)在全国种下了各式商号、票号、会馆、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书写了华夏的金融传奇。

八位天津顶尖的晋商老板汇集在会馆主厅内,相互问候,自有人为其倒上茶水,众人脸上带着笑容,只是隐约中都能看到一丝忧愁。这八名老板,其实代表了晋商八大家族,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山西财团。

“诸位应邀前来,乔某深感欣慰,此次聚会。一是为了叙旧,二是为了今日出现的橡胶股票之事。咱们晋商进退一体,英吉利人的天津橡胶出售股票,价格一日三涨,实在是入手的大好良机。”天津大德通票号老板乔映霞说道,大德通票号为乔家所有,而乔映霞正是当代乔家族长乔致庸的次子。

众人见乔映霞略去客套,直入主题,都有些不适,但此时不是讲究那些虚礼的时候。这段时间晋商过得比较艰难。从太平天国时期,晋商在南方的生意就遭到了沉重打击,晋商做生意最讲究一个“通”字,商品的流通、资金的流通、货物的流通等等。战争不断让商业的流通停止。许多字号被太平军收走,损失巨大。

好不容易从长毛之乱中缓过来,又接连遭遇河南捻乱、义和拳匪、联军进京,八国联军甚至打到了山西境内,直逼晋商老巢。这些磨难他们都挺过来了。可惜,最大的磨难出现了。革命党崛起于广东,并在短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晋商猝不及防,许多生意就扔在了南方。而且,长江以南是华夏最富庶的地区,晋商大部分财富从那里获得,一旦失去,损失可想而知,晋商甚至因此一蹶不振,现在凭借着北方的家底,艰难度日。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革命党建国后发布了《关于对晋商的处理决定》,这个文件对晋商是最致命的打击。《决定》首先揭示了晋商的发家过程,着重描写了晋商在满清入关、颠覆华夏中的行为。

明朝末年,晋商通过北方商路,向满清输送了不计其数的战略物资,在满清几次入关劫掠的过程中,晋商都充当了领路人和狗腿子的角色。这样的黑历史无法抹去,即使他们成为华夏第一财团,即使他们“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使后世对他们无比崇拜,吕梁也下决心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描述了黑历史后,《决定》要求将晋商在南方的各式字号进行拍卖,所得钱款充实国库,并严正说明,振国党统一全国后将继续对晋商进行彻底性的扫除。这个反面教材竖立起来后,晋商别想有出头之日。

“锦堂兄(乔映霞的字)所言甚是,天津股票的事我也有所耳闻,其公司董事都是津门名人,相比不会有假,现在最关键的是及时入股。”大升玉票号老板常贵说道,常家玉字连号遍布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初因为庚子事变、革命党崛起,常家商业受到损失,转而开办民族工业,包括蚕桑、织布、火柴、矿务等等,获利颇丰。其玉字号甚至在莫斯科都有分店,现在已经有赶超乔家之势。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投资橡胶股票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八章 万象天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