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三百四十六章 防空炮

“金钟虢总司令,在后勤不畅的情况下,收缩防线、等待后勤补给才是正途,一味进攻是拿不下汉城的!”华*官团再次出现在金钟虢面前,这让他感到很不耐烦,但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金钟虢耐心的解释一番。

“韩军的兵力集中于开里地区,两翼兵力不足,正是我军趁机进攻的大好机会。而且贵国支援我军的35辆坦克已经抵达前线,正好作为杀手锏,一口气突破汉城以北的韩军防线。”

“既然金司令已经决定,我建议由军官团何广厦少校负责指挥坦克部队。何少校是我军水平最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有他的指挥,相信可以促进战事的胜利。”

“谢谢吕奉将军的好意,我们共和军有足够优秀的指挥官,完全可以升任指挥坦克部队作战,就不用贵方费心了!”

接连碰钉子让军官团的成员们郁闷不已,朝鲜人自尊人脆弱的像一块饼干,金钟虢又固执的像厕所里的石头!

10月21日,李光竹军团勉强挡住了开里对面韩军的进攻,损失超过一万人,而且这些都是朝鲜最精锐的战士。后续增援过来的河东讯军团让金钟虢手里的兵力又宽裕许多,于是在第二天,他策划的汉城右翼攻势开始。

朝军35辆坦克,从平壤前往前线途中有四辆因为故障抛锚,又因为朝军缺乏机械工和修理工,空有零件无法使抛锚坦克重新上路。另外有一辆因为坦克驾驶员的技术问题翻进路边的河道,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拖上来。抵达汉城前线的只有30辆,它们在道路上耗尽了所有的油料,还从沿途朝军后勤运输线上搜集能够找到的油料,历尽艰辛终于抵达前线。却发现朝军后勤部门并没有给他们准备好作战用的油料。

金钟虢亲自过问此事,终于在进攻发起之前让坦克开动起来,这三十辆坦克被平均分到担任主攻的第一师。每个步兵营两辆。金钟虢和李光竹商量后认为,有这些坦克在。突破敌军防线易如反掌。

还没抵达进攻发起点,再有一辆坦克抛锚,华国生产的t01坦克质量没有这么差,只是卖给朝鲜后缺乏保养,又经历了从平壤到汉城的长途行军,出现问题太正常了。为了此次进攻,金钟虢不但准备了30辆坦克,还有六个步兵师的部队。分三给批次强行进攻。至于进攻所要求的弹药和物资,被金钟虢故意忽视了,他认为凭借朝军士兵的战斗力,即使只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也能将韩军赶出阵地。

韩军汉城以北防线,第二集团军第十五师步兵七营防区,三名日本教官正在对韩军军官大吼大叫,即使日本教官的军衔低得多,即使用日语嘶吼,这些韩军军官们也低着头洗耳恭听的样子。

步兵七营营长洪明顺少校显得最恭顺。因为面前的日本教官中有一位就是当年他在军队里的上司。洪明顺是日治时代朝鲜军队的一名小队长,当时的中队长正好是眼前的大冶熊二中尉,后来成立大韩铭国国防军。洪明顺摇身一变成为国防军少校营长。只是当年被大冶熊二教训的记忆历历在目,一看到这个老上司,洪明顺的勇气立刻消失的一干二净。

“37毫米反坦克炮就这么摆在阵地中央,没有任何防护和隐蔽措施,等着被朝军干掉吗?穿甲弹和高爆弹分开存放,这要我说多少遍?最珍贵的是这辆08式坦克,我们大日本帝国陆军都没有装备,先拿来给你们这些懦夫使用,你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你们知道一辆坦克要耗费多少钢材、多少石油吗。这些都是大日本帝国民众一点一滴节省下来的!”从仁川港运过来的物资大部分被反击部队获得,剩下一小部分被其余部队分摊。日本教官们也分别进入各支部队,接过指挥权、紧急培训韩军新式武器的使用方法。

与对面比起来。日本人毫无阻碍的接过全部指挥权,从最高司令部到营一级。日治时期的余威让韩军理所当然的认为日本教官更懂得打仗,也心甘情愿的交出指挥权。

七营阵地,在大冶熊二等教官的指挥下,反坦克炮和08式坦克的阵地重新设置,两门反坦克炮被安置在更隐蔽、视野更开阔的地方,一辆08式坦克被安置在专门挖好的战壕中,在防守作战中充当移动火力点。

大正二年式反坦克炮是日军在苦于没有反坦克手段,并得到美国物资援助后下大力气研制的,经过试验,可以穿透本国制造的08式坦克正面装甲,但对于华国坦克的破坏力不得而知。从英国人那里得知了华国坦克的基本性能参数,车体正面45毫米装甲,炮塔正面也是45毫米装甲,应该无法抵挡大正二年式反坦克炮的穿透。现在将其运到朝鲜战场,也有实验新式武器的意思。

大冶熊二对自己国家生产的武器非常有信心,当年对华作战,如果有这些武器,日军一定不会失败,到时不但朝鲜还是打日本帝国的领土,满洲、甚至华北、整个支那都是日本的地盘。华军不过凭借先进武器取胜罢了,毫无武士精神,没了那些武器,还是东亚病夫!

臆想暂停,大冶熊二还得将精力转移到阵地上,现在唯一让他烦心的是韩军士兵笨的要死,一天多时间还没有掌握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和那辆珍贵的坦克,就连基本的东西都不会,这怎么能让他放心?

不过没有时间让大冶熊二继续培训了,七营阵地上空出现了两架飞机,高度一千多米,大冶熊二认识它们,正是华国的那种侦察机!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防空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