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周郎周郎(三国)>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绍年幼,名望远不及曹操,纵然能劫得天子,也没有足够的威望执掌朝政,若是强行要学曹操独揽大权,则无异于将所有江东子弟架于火上。”李睦见周瑜露出迟疑之色,也不顾吴太夫人和孙绍就在身侧,急切地扯住他衣袖,好像这样就能阻止他出兵许昌的打算。

威望与名声,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孙绍今年不过七岁,这个娃娃主公若不是李睦和周瑜都摆明了力挺,根本就无法坐稳主位,更别提涉足朝政。朝中那帮士族出身的公卿大夫,可是连曹操的帐都不买,时时刻刻有人想着跳反。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袁绍的挑衅,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他实在是退不起。

这样的许昌,现在的江东如何能沾手!

漫天阳光经过湖面的反射在李睦眼中落下一片细碎的金芒,湛湛生辉,长眉微蹙,如湖心涟漪,周瑜原来想好的借口一时之间都变成了一片空白。

“袭许昌,只是要令袁绍觉得曹军后方生乱,支撑不了多久,从而不遗余力地全力进攻,曹操就算最终能胜,也是元气大伤之后的惨胜。”目光微微闪了闪,他权衡了一下措辞,顺着李睦对官渡之战的判断往下说,小心翼翼地避免透出曹操此战定胜的意思来。

看着李睦的眉头渐渐松开,如释重负般绽出个笑容,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官渡之后,无论是曹袁两家胜负如何,胜者都将挟威南下,以图荆州地。两者相比,我宁可曹操得胜。曹操势弱,骤然大胜之下必心生骄狂,欲挟官渡余威而匆忙南下,不谙水战却远涉江湖……”

所以能被他在赤壁一把火烧得满面焦黑!

千古fēng_liú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就算后世那一部流传极广,几乎泼了周瑜一身污水的演义也无法抹杀的赫赫战绩。力挽狂澜,莫过于此。

李睦眼中发亮,看着周瑜的眼神几近热烈。这一战之后,天下格局将定。而她不会像历史上的孙权那样借荆州于刘备,既然早知官渡之战的结局,预先筹谋,江东大可借曹操之势夺下荆州,成就南北对抗之势。

穿越至今,历史的进程虽然多少确实因她发生了偏移,但这些变化对于天下四战,烽火不息的局面而言,就好像沧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术暂且逃得一命,除了江东拥孙绍继位,历史依旧按照它自己的进程滚滚向前。

先是出于自保,随后再立足江东,李睦一路走来从来就没有重写历史的野心,她只要周瑜不像历史上英年早逝,只要太史慈得酬壮志,只要此生顺遂,不经乱世飘摇,颠簸流离,如此而已。但如今历史的拐口就呈现在她面前,一念之间,一个决断,就能将历史的走向彻底扭转!

纵非她所求,她却不能不激动!

“如此一来,曹操事先得知那支骑兵会出现在许昌附近,纵然会在城外布下重兵防守,但若是我们从许昌城门口转向往邺城,应该也没那么惹眼了……”对于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争成什么样,李睦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只隐约记得郭嘉遗计留书,曹操围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虑的辽东公孙斩了送人头示好。至于这两人是怎么跑到辽东去的,她已然没印象了。

但现在多了个袁术,袁绍死后必然会发生变数,若是那时候有一支江东兵马在邺城附近,那这个变数或许还能为他们所用。

当然,前提是这支兵马的主将不但要有绝对的决断和应变,更需要极为准确的形势预判能力。

李睦没去想细节,只是完全本着江东现在底子薄,袁绍则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她劫富济贫也好,趁火打劫也好,能捞则捞一把,哪怕只救回几个袁氏麾下的谋士将领,也是好的。

殊不知她这趁火打劫,趁机捞便宜的打算却令周瑜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点这支骑兵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等袁绍官渡战败身死之后,等邺城内袁氏兄弟反目时,救下袁绍的一线血脉,从而从背后牵制曹操。

他正不知该如何向李睦解释能提前预料袁绍会在官渡战败后立即身死,若袁绍不死,袁氏兄弟自不敢手足相残,袁氏麾下的诸多将领谋士也不会明着各分阵营,那他这一支兵马也就没了千里奔袭往邺城的必要了。

也正是他自有心虚之处,李睦又确实记不得袁氏兄弟的细节,两人一来一去,竟都没发觉在所有人都觉得曹操会输的时候,他们同时认定了曹操官渡必胜有什么不对。

吴太夫人一手揽住孙绍坐在自己身侧,看这两人一言一语,从联姻谈到出兵,依稀又回想起当年她初时孙坚时的情景来。

当年已在吴地颇有薄名的孙文台也是这般意气风发,与她论及天下之势。从江东一隅到万里河山,言辞激昂,说要为汉室江山讨逆,出兵定略,谋断拼杀,建千古之功业,封王拜相,指点江山。

眼前这两人,恍若昨昔。

“你要孤军深入去邺城我不反对,但我要随大军一同北上。万一有所差池,也能借亲自迎亲之名,立刻挥军接应。”李睦对这场“亲事”答应得全无压力。因为她深知曹操一旦得胜,就会立刻南下,到时候还会不会嫁个女儿过来,还实在是说不好。

乱世里的联姻,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可以在一朝一夕的变数之中,变得很不容易。

“不妥。”然而,周瑜却是摇头,“疑兵之计,在寿春已经用过,岂可再三行之?”

他突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