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帝国崛起在异界>3章 毛瑟步枪

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研发成功后,孙立发现精锐还有上百万的点卷,要知道孙立为了点出这款野战炮,前前后后不知道点满了多少个科技点。

不过孙立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矮人帝国被屠杀了不少,而在之后的收权运动中,地方的本土势力虽然军事力量赢弱,但鼓动平民的举动还是非常牛逼的,结果就是给孙立提供了大量的点卷收入。

而半人马部落被强行迁移,更是将这个种族给灭的七七八八,要知道,死去的半人马战士可都是青壮年,贡献的点卷也要多一些,可以说,大宋帝国在镇压和屠杀的同时,让孙立有了充足的资源用来点科技了……

“小白啊,这个系统还真是嗜血,我算是发现了,帝国系统就是让我彻底走暴力路线,一面是科技树的诱惑,一面是生命力的兑换,我实在想不出拒绝镇压土著的理由……”

小白听到孙立又开始假仁慈,不满的回应道:“那是你自己心狠手辣,要不是你急于求成,把欧罗巴大陆的土著平民压制的太狠,他们怎么可能反叛,让那些土著本地人自治,他们绝对非常拥护你的统治!”

“我靠,你开什么玩笑,让本地人自治,那我打了这么多年的欧罗巴统一战争图个啥?制造出一个个内部自由邦么?”

小白:“……”

鄙视完小白后,孙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花费点卷上面,火炮有了,机枪也有了,坦克飞机什么的太遥远,那点点卷根本不够,接下来似乎只有升级步兵武器了啊……

毕竟马克辛重机枪已经足够使用,而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也大小适当,在厉害的火炮就显得笨重和火力浪费了,对那些落后的敌人来说。155毫米火炮和75毫米火炮的震慑力相差不大……

既然是升级单兵步枪,那自然要奔着在一战二战中非常出名的德国武器去啦,孙立的观念就是,二战前德国武器好用。二战后,美国武器好用,苏联武器便宜……

嗯,很简单,很务实的一种观点……

孙立开始在毛瑟系列步枪里开始寻找。第一个点亮的步枪就是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设计的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这种步枪于1871年被采用成为标准的制式步枪。并命名为1871式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步枪科技需要的点卷要少于火炮和机枪,所以孙立打算这一次直接一步走到一战水准!

毛瑟兄弟设计的毛瑟式枪机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在枪机上有三个凸笋,两个在枪机头部,另一个在枪机尾部。前面的两个凸笋就是闭锁凸笋,进入枪管尾有些人把尾部的凸笋误认为是第三个闭锁凸笋,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保险凸笋,并不接触机匣上的闭锁台肩。枪机组很空易从机匣中取出。在机匣左侧有一个枪机卡榫,打开后就能旋转并拉出枪机。

毛瑟式枪机的另一个著名特征是它的拉壳钩,有一个结实、厚重的爪式拉壳钩在枪弹一离开弹仓时就立即抓住弹壳底缘,并牢固地控制住枪弹直到抛壳为止。这项技术被称为“受约束供弹”(controlledroundfeeding),是保罗·毛瑟在1892年时的重要发明,由于拉壳钩并不随枪机一起旋转,因而避免了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拉机柄牢固地安装在枪机体上,参考了恩菲尔德步枪的设计而改为固定在枪机后部,直到98式步枪为止,这个拉机柄在枪机闭锁时都是呈水平状态向右直伸而出。只有少数特殊型号(卡宾枪、狙击型和自行车步枪)才是下向弯曲。在1924年研制的标准型步枪上,仍然是使用直拉机柄,直到98k式步枪开始,才统一让拉机柄向下弯曲。下弯式拉机柄不但使步枪在携带时更方便。不容易绊上杂物,而且也使枪机操作时更舒适。

保险杆位于枪机后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险杆有三个操作位置:当保险杆拨到右边时,同时会锁住击发阻铁和枪机体,此时步枪既不能射击。也不能打开枪机;当保险杆拨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时,只是锁住阻铁,步枪不能击发,同时挡住瞄准线,但枪机可以打开,能进行装填或清空弹仓的操作;当保险杆拨到左边位置时,只要扣动板机步枪就能发射。扳机为两道火式的设计,既安全又可靠。

双排固定式弹仓是毛瑟步枪的另一个特征,枪弹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入。装填枪弹有两种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桥夹。每条桥夹装5发枪弹,刚好够装满一个弹仓,在机匣环上方有机器切削出来的桥夹导槽,打开枪机后,可以把夹满枪夹的桥夹插在导槽上,然后把5发枪弹用力压进弹仓内。压完弹后,空的桥夹可以用手拨出,但如果不用手拨,在关闭枪机时也会强行抛出桥夹,这样的设计在激烈的战斗中非常有效。

另一种方法最简单,只需要打开枪机,用手一发一发地把枪弹压入弹仓内,一次一发。用这种方法装满弹仓会比较慢,但如果在战斗的间隙想把半满的弹仓重新装满,则可以用这种方法。

孙立在毛瑟步枪的科技树上一路点下去,增设弹仓供弹和改用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毛瑟步枪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设计,改进了枪机以及由单排弹仓改为双排弹仓供弹。

孙立一直点到了德国在1


状态提示:3章 毛瑟步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