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来到西汉末年>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本来江河行已经目睹事情的经过,哪知道,吴汉的报告却让江河行坐立不安。

出什么事了呢,这个张丰介绍,自己打通了郑三的路子,给郑三不少玉石,郑三专门找个地方给他们藏匿盐,是自己的一处庄园,平时也没人敢去,也没人敢查。

江河行听罢,良久无语,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他没想到,这个郑三,居然这么快就变的自己就不认识了。

江河行从来平州开始,就有意的建立以自己为核心,以张家庄逃难的青州难民和张家庄村民为外围的利益群体。不为别的,就是为这个平州的向心力,能有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核心团体。

江河行将最大的利益给他们,以求忠诚。没想到,这个郑三,在自己三令五申,百般劝诫之下,居然和南阳的商人一起,倒卖起盐来。显武城商贾云集,除了盐之外,郑三又做多少不该做之事呢,又拿了商家多少好处呢?

江河行沉默不语,只是呆呆的走来走去,时不时长吁短叹。

吴汉看江河行不做决定,也不多掺和,匆匆告辞,返回军营。

江河行拿着吴汉的报告,急忙命亲兵叫来李孝文刘庆。。李孝文和刘庆匆匆赶来,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江河行将事情经过跟他讲完。李孝文也是半晌无语,连连叹气,并不表态。

刘庆铁青着脸看了两遍报告,最后将报告往桌子上一摔,站起身,冲江河行一施礼道:“和王,是我监管不力,甘心受罚。”

江河行一摆手道:“这个是我的错,以前这方面没想太多,想着靠者忠诚,靠着较高的收入,就能将人心稳住。郑三一家。军功也是不小,良田分有多少?可这有用吗?哎,这该怎么办呢?”

说着话,江河行往座椅上一趟。双眼空洞的看着前方,嘴里兀自长吁短叹。

刘庆上前一步道:“和王,不必如此忧心,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是常理。显武城豪商富贾云集之地。生活奢侈异常,人心难免动摇。你不能老按以前是难民的眼光看待,觉得现在给他们的够多了,他们该满足,他们该奉公守法。我有个想法,像显武城这样的地方,非一般人能把持住自己。就是将郑三拿下,将来也得换个能守住自己的人。”

江河行看看刘庆道:“刘庆,你这是什么意思?前段时间,你不是刚刚颁布法令吗。限制官商,越说各地官员的,难道还不够?”

刘庆道:“君子畏天,小人惧刑。人总有点怕什么,才能真正的约束住。现在平州的这些官员,跟你一起打下平州之人,首先不畏惧刑罚,他们算准你不会真的要的命,或者不会过重的惩罚,或者仗着自己有功劳。觉得这是他该得,所以,不会太畏惧法令,若是不畏惧法令。再不惧怕天意这些,你说,这还不乱套吗?”

江河行猛地站起来,冲到刘庆面前,刘庆吓了一跳,连着后退几步。

江河行还是抓住刘庆道:“说的好。不畏天,不畏刑,这个社会马上就会溃烂,是我以前太疏忽。这些跟我一起的人,现在都是身居要职,掌控平州军政大权。乱政无善人啊,若是这些人一乱,平州再难和平。”

江河行说完,又回到自己的桌椅上,反复琢磨刘庆之话。对呀,一个社会,人人都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刑罚再不重,哎,人间地狱的重现就不会远。

光靠法令够吗?不够,法令是建立在社会道德之上的,算是道德要求的最低标准。一个社会若是道德水准高,法令自然好实施,违法的成本不仅仅体现在官府的惩罚,更多会有来自社会道德层面的压力。

江河行冥思苦想一阵,心道:这个天理道,看来得加内容,光靠人的自爱,自立,自强等还是不够。一个社会的道德原点必然来源于人的畏惧,最应该的畏惧天意。若无对天意的畏惧,人心总是会浮躁不安。稍有成绩,狂妄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好在这个时代,人人本都相信有天意,在天理道里面,假如对天意的畏惧,可谓顺理成章。

那像后世那样,要人相信有天意,非得证明一番不可。即使证明出有天意存在,能信的也未必有几人。

江河行心里感叹,还是这个时候的道德建设相对简单,毕竟畏惧天意的基础都在,只需简单引导即可。

刘庆和李孝文看江河行坐在那里发呆,以为这次是真伤到他了,面面相觑,也不敢说,也不敢走。

过了半天,刘庆看不是个事,直接来到江河行桌子前。施礼道:“和王,你看这样如何,郑三带来之后,由我来审问即可,绝对不让你为难。我知道,你对郑三有感情,不愿意处置他,就由我来处置就可以。”

江河行听到刘庆所讲,不再想七想八,听到刘庆所讲,觉得甚有道理,本来这就是刘庆之事。自己有时候有些职责不分,把这些人的工作给做了,还是每个人各司其职最好。

江河行点点头,算是答应刘庆所说。

刘庆先行告辞,李孝文留下来,又劝慰江河行一番。江河行和他谈起显武城谁来接班,李孝文想了想,一时之间,还真没合适的人能接替。按说,徐朗算不错,一个正经的老夫子,不过明年要随江河行去长安,再说安武也有长远的规划,尤其是准备收两郡之前,不能再换人。

江河行和李孝文讨论半天,一时居然没人,因为各地都要人,现在就是从军中抽人都不行。最后,江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