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穿越宋高宗>第五十三章 辛文丛定计

上章说到一个叫辛来到军营,表示要助赵构一臂之力。

赵构就像好奇杨沂中和杨家将有没有血缘关系一样,很好奇这个辛文丛和辛弃疾有没有关系。但,现在辛弃疾还没出生呢(⊙﹏⊙)b,他实在没法提问,所以,只是让邱实给辛小哥一碗油茶面,以示友爱。

辛小哥像喝酒一样干了这碗油茶面,然后用袖子一抹嘴,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张东平府周边地形图,讲起了山东农民起义的形势。大概就是:现在的山东,围绕梁山泊,不是正在造反的渔寨,就是正准备造反的渔村。其中,任城整个州县都已经被农民起义军占据,俨然一副贼寇之都,君临山东的架势。

赵构看了一眼送炸糕进来的胡蝶,心底后怕,原来山东处于无政府状态,汪伯彦这些人被绑票也就算了,要是胡蝶或者张工匠这样的技术人才也被掠走,那才是他的重大损失啊!所幸工匠们更知道深浅,一开战,就躲进了深山,战斗结束,立即归队。没有跑到村里躲避,免于身陷囹圄。

至于乱局的解决办法,辛小哥自然也想好了,分上、中、下三种策略——

下策是:现在梁山泊,尚未完全解冻,众贼寇无法前后呼应,正是最弱的时候。大帅麾下义勇军,立即动手,一村一战,逐一推倒,以武力解决梁山泊匪患。如此行事,可保山东十年不反;

赵构听了,点头,心说,确实如此,不仅可除掉山东匪患,更可借剿匪练兵,历史上的岳家军,也是一群新兵,就是凭借剿匪,成了金军哀叹的常胜之师!

中策是:山东匪患虽多,但以任城李昱为首为强。其他匪首,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鲁莽,有人好高骛远。大帅分而治之,斩匪首,恕匪众。然后减税赋,治水患。如此行事,可报山东二十年不反;

赵构听了,一拍桌子,连连点头,称赞道,“有理、有理,下策治标,这中策方才治本。如果山东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还有何人肯反?嗯,好想法,好计谋,这中策已是良策。那么文丛,你的上策呢?”

辛小哥到底年轻,听赵构夸他有理,表情十分得意,拱了拱手,卖起关子道,“上策,非常人所能为。”

赵构雷了一下,他在现代看电视是就最讨厌演员说——“不知此话当讲不当讲。”而现在,辛文丛这关子卖的,跟“不知此话当讲不当讲”是一样一样的。

韩渊在一旁笑哼一声,挑眉道,“我们大帅,官家亲弟,统帅五万大军(韩渊自动把一万多义勇军夸张到了五万),自然不是常人!”

邱实皱眉,好奇的问,“你说了有上、中、下三策,现在说完中、下,不就是该说上策吗?咋又不说了?”

赵构心说还是有自己的队伍好啊,他连话都不用说,自然有人都帮他讲完了,他只需专心做好人收买人心即可。赵构笑了笑,拿过一个炸糕,往邱大肚子嘴里一塞,道,“不可对辛先生无礼!文丛,你的上策是什么?请讲,快请讲!”

辛文丛本来尴尬了一下,但见赵构又给他搭了台阶,脸上还算挂得住,于是继续道,“大帅,金兵南下,天下危急,而山东群匪骁勇。大帅何不效仿诸葛孔明七擒孟获,以大义诏安众匪为部从,整装齐备,以抗夷狄?”

听辛文丛这么说,赵构沉思不语,韩渊却在一旁道,“大帅,不可。以属下之见,山东匪患与河北匪患不同。河北落草者,是为金人南下,赤地千里,为抗金而落草;而山东匪徒落草,是因心中反骨难消。大帅收之,如豢养虎狼!”

赵构冷笑一声,心说什么反骨难消,山东人造反,那是因为官府的压迫!韩渊自己就是官府,当然不会觉得官府有什么不对,一心认为百姓有反骨了!

辛小哥也一笑,道,“民族大义在前,河北惨剧在侧,山东反骨自可尽消。更何况,山东人最讲义气,大帅以七擒七纵感化人心,必能再得上万精兵!”

赵构抓了下鼻子,心说这招确实好,不过,七擒七纵……这可是诸葛孔明的高级技巧,他赵构能打赢就不错了!

石二郎和邱实跟赵构久了,与他同心,两个人也都露出为难的表情,邱实城府最浅,叹了口气,憨憨的说,“弟兄们能保证灭了这伙人,但抓他们,还抓七次,这好像……”

辛文丛听邱实这么实在,哈哈大笑,拱手道,“若大帅依文丛之计,擒拿任城匪首,如探囊取物!”

大元帅帐中众人,听辛文丛这么讲,都听愣了。也不知何时起,中国人以谦虚为美,赵构穿过来这么久,真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吹牛皮。他明显无法适应,张开嘴,甚至不知怎么答好。是该学三国演义中刘备那样,对辛文丛说,构得先生,如鱼得水;还是该出于本心,跟辛小哥讲,吹牛皮,遭雷劈!

赵构呆了半晌,心说,就算这小哥的计谋,不如探囊取物。他半路再践行中策也无妨嘛!反正辛文丛看这架势,至少很了解各路起义军的性格特点。于是,赵构调整好情绪,对辛文丛拱手,道,“本帅愿见小哥之能!”

这时,韩渊皱着眉头,道,“大帅,莫要听信这人纸上谈兵了,他的计谋要是靠谱,东平府知府岂能不用?”

辛小哥哈哈哈再笑,道,“大帅、这位将军。文丛年轻学浅,知府堂上哪有文丛说话的余地呢?不瞒大帅,要不是城外匪患猖獗,众位师长无法出城,也轮不到文丛拜见大帅了!”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辛文丛定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