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三百九十九章·威逼叙拉古”

如果你对周遭的任何事物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你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

——马尔克·奥雷利(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

既然从一开始,战争就无法避免,那么奥古斯都家族和汉尼拔作为战争的双方就只能对此战全力以赴了;两架巨大的战争机器全部开足马力运转起来以后,还能容忍他们的身边有一个旁观者吗?更何况,这个旁观者还是一个实力弱小的墙头草!

都说三个角的东西是最稳固的,但前提是这三个角的实力相当;如果有两个角的实力相当,那么另外一个角无论是过于强大,还是过于弱小,都会招致其他两角的出手对付!

事实也正是如此,奥古斯都家族与汉尼拔之间的决战,是不可能允许弱小的叙拉古城邦作为第三方观战的;要么,叙拉古城邦就选择其中一方全力支持,要么叙拉古城邦就会面临任意一方的进攻。

待价而沽这样的行为,可轮不到弱小的叙拉古城邦去做;因为叙拉古城邦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抵御奥古斯都家族或者汉尼拔任意一方的蓄力一击。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如果叙拉古没有做出选择的话,他们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毁灭!

毫不夸张的说,消灭叙拉古城邦,对于奥古斯都家族来说,只不过是出动一个常规军团的事情罢了;对于汉尼拔来说,也只不过是率军出游一般的轻松。即便是如此,叙拉古城邦也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这也是汉尼拔想要将叙拉古拉上己方战车的原因所在。

叙拉古城邦,作为希腊城邦联盟的一份子,曾经也是希腊城邦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城邦;在其鼎盛时期,叙拉古城邦是与雅典城邦、斯巴达城邦并列的强大存在。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叙拉古城邦慢慢的开始衰败了,但是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要知道,西西里岛在一百多年前可是纯粹的希腊岛屿,上面的三大地区也正是三大希腊城邦的地盘;经过一百多年的世事变化以后,墨西拿城邦和利利俾城邦都相继毁灭了,成为了别人争夺的地盘,唯独叙拉古城邦一直存在着,这本身也证明了很多东西。

其实,在最开始的原始希腊文明时期,希腊人的足迹只是局限于希腊半岛而已,就连克里特岛和罗德斯岛也都不是希腊人的地盘,更别说什么西西里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大的希腊文明开始向他们的周边扩张,这才有了后来遍布地中海的希腊城邦。

其他的不用说,就连现在罗马共和国本土的拉丁行省以南三个行省,昔日也都是希腊城邦的一部分;是罗马王国时期的罗马国王们,通过武力的方式才慢慢将希腊人驱逐出了罗马本土,并彻底将整个亚平宁半岛变成了罗马人的王国!

由此可见,当年的希腊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强大,整个希腊文明又是多么的先进;可惜,时间的作用还是太强大了,奢华萎靡的生活对于一个民族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曾几何时纵横地中海的希腊文明,最后也就只剩下数个城邦还在独自支撑。

事实上,现在的希腊城邦也算不上纯粹的希腊城邦了;毕竟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整个希腊半岛都被纳入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版图之中。如果不是亚历山大大帝本人非常热爱希腊文化,恐怕希腊文化早就被历史掩盖掉了。

即便是如此,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希腊地区,那些曾经的希腊城邦都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远踞于海外的叙拉古城邦了。那个时候,还没有诞生墨西拿城邦和利利俾城邦;叙拉古城邦就是唯一没有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希腊城邦!

虽然说亚历山大大帝对希腊人和希腊文化的态度,让希腊人对他没有任何的排斥心理,但总有一些不愿意被异族统治的希腊人是永远不会被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这其中,最激进的肯定就是斯巴达城邦的斯巴达人了。

强悍的斯巴达人,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被马其顿人统治呢?于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和平接管希腊地区以后,就不断的有斯巴达人想尽一切办法从希腊半岛离开,前往最后的希腊城邦——叙拉古城邦!

这些远道而来的斯巴达人,不仅增加了叙拉古城邦的人口,还将斯巴达城邦最为残酷严厉的军队训练方式带到了叙拉古城邦。可惜,那样堪称残忍的军队训练方式,并不适合叙拉古城邦的军队,叙拉古城邦的军队也受不了这样残酷的训练方式。

在接连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兵变以后,叙拉古城邦的执政官终于下定决心放弃这种来自于斯巴达城邦的军队训练方式;但是,这位野心勃勃的执政官阁下又舍不得白白浪费这种提升叙拉古城邦军队战斗力的办法,最终这位执政官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

那就是想尽一起办法将更多的斯巴达人转移到叙拉古城邦来,然后以这些人为基础,组建一支属于叙拉古城邦的斯巴达重步兵;这样一来,强大的斯巴达重步兵不就为叙拉古城邦所用了吗?

这种执政官阁下,通过五年的时间,将三万余众的斯巴达人转移到了叙拉古城邦;这三万斯巴达人中,有一万多是适合组建军队的青壮年,这也就意味着叙拉古城邦可以随时获得一万多真正的斯巴达重步兵!

可是,斯巴达重步兵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武器装备和训练花费都不是叙拉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九章·威逼叙拉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