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生生结>第十八章 公共交通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严培之的眸子里此刻是温暖入春,看着自己的女儿坦然自信,神采飞扬的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心里是无比的骄傲。

严玲齐?哥哥的字据说一个字要上千两的银子,自然是好的!

老太师平素是不用上朝的,但听说今儿顾宛要上朝,所以起了一个大早来上朝,听到现在,觉得今儿上朝是值得的,尤其听到顾宛提议的国家报业,很是赞同。

周鸿宇一直都是自持甚高的人,朝堂上的众位官员都清楚,能得周大人的称赞,绝对的是不凡。

老太师李云大人站在前首是频频点头,对顾宛提出的国家报业同样颇有兴趣。

国学部的部长周鸿宇大人还是户部右侍郎上前举荐了顾宛和严玲齐。

“皇上,臣看好顾大人提出的这国家报业。要把报业做的更加精美,可能非顾大人和严大人的儿子严玲齐莫属。顾大人的字在国子监里大家曾经见识过,严大人的儿子严玲齐的字也是别具一格,他二人的字可以担当!”

陈子墨也看看严玲婉,眸子里有了更深的笑意,田水月的字画她当然能寻来,田水月不就是她吗?

为了获得一张田水月的画,慕容岩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得到了一副。

站在前面的几个重臣都齐齐的看向顾宛,慕容左相好想把眼前的美貌少年给看透,顾宛竟然与田水月有关系?

“哦?”

“如果皇上准奏,田水月的字画下官可以负责去寻来!”

严玲婉暗笑,想要田水月的字画,那还不容易!

田水月?

“皇上,如果顾大人这个报业上能有田水月的字画和顾大人的诗作,下官倒是很看好这报业的前景!”一个老臣出列感叹了一句。

部分大臣的嗅觉之灵敏,几句话下来就能看见国家报业中巨大的商机和背后对文化的推动。大臣能看见,皇上和太子更加能看见。

“不是早就有活字印刷了,把它变得精美一些,可以采用两种,一种精装版,价格高一点,有收藏的价值。一种普通版,让普通老百姓都能购买。主要是面要宽,要广。”

能站在朝堂上的人的确没有笨蛋,大家都认真的听,这顾宛提出的国家报业是收买人心的好办法。

严玲婉是洋洋洒洒的说着,说累了喝口水,一个太监专门站立在她的身边负责添水。

“还可以给商家做广告,什么时候开业?某店经营什么?等等。可以给其他人刊登各种启示,当然这些都是要收费的,按照字数或者版面大小来计算费用,这就是广告营销。为了吸引更多的文人,可以连载一些可以在每一期的报纸上弄一些名家字画。还可以有一些娱乐八卦,这就是娱乐大众,还可以……”

“报纸上可以刊登朝廷中可以告知老百姓的新政策,可以刊登并告知老百姓京都城或者其他各地发生的新鲜事儿,可以刊登各位新写的诗作,文人爱好的东西,这就是传播文化和引导舆论。”

“报业就像是印刷局,不过报纸不是书籍,没有那么多的内容,每一期只一张或者两三张大大的纸。它的特点就是发行量大,信息专递快。它可以传播文化,引导舆论,娱乐大众,广告营销,沟通协调。”

面向大众?

“邸报仅仅限于官员,而报纸则面向大众!”

“哦?”

“是的,与邸报有相近的作用,但却又不同!”

“何为国家报业?是否与邸报有相近的作用?”太子殿下蹙眉问道。

太子殿下和皇上自然对此很有兴趣。老百姓的舆论导向之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更加明白它的重要性。

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严培之作为礼部尚书对婉儿提出的这一新的词语极有兴趣。要知道每一代的帝王都想控制人们的思想,挖空心思的想办法,古有秦皇的焚书坑儒,用暴戾的方式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这是严培之最不为所愿见的。

而严玲婉在休养的期间,曾经见过哥哥的手里拿过邸报,就说明这个时空有邸报。只要在这个邸报上加上后世中的先进管理元素,也能把这个报业发展的顺利。

“邸报”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唐朝初期的大儒颜师古曾经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邸”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由此有“邸报”之称。

后世中的新闻出版业认为“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也有人说始于西汉时期。

“第三点,国家报业,就是发行报纸,报纸指的是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也可以装订,有固定的名称,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高台下的太监立刻恭敬的端上茶水,严玲婉接过来大口喝水,说了那么久,早就口干舌燥的了。

大家也跟着皇上纷纷笑了笑,面上的笑容却抵不过心中的吃惊。

皇上倒是愣怔一下后哈哈一笑,“赏!”

大家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差点跌一跤,这顾宛?可是熟知她的人则是会心一笑。

“第三点,国家报业。”严玲婉说到这里停顿了,“皇上,赏一口水来喝吧!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公共交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