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霸业徐州>第二百二十三章 彭城月报

彭城月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卷为文章卷,上面刊登徐州各个学堂师生所写的精美文章,然后将徐州的文坛通过彭城月报推广到世界各地。

第二卷为风土人情卷,上面主要介绍徐州的名人,大师,感动徐州的人物或者介绍发生在徐州的一些小故事。

第三卷为天下事早读,陶应通过自己设立在各个州郡的情报部门搜集而来的战报,挑选一些有意思的,或者能够打击对手的刊登在彭城日报天下事早读上。或者挑选一下发生在别的州郡的一些事情也会刊登在上面。

第四卷为学术专刊,上面刊登着一些关于学术讨论的,或者对政治看法的文章。

随着自己对造纸术的改良,也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陶应又准备将这个推广开来。陶应太需要一个宣传自己的媒体了,媒体就是一张四处说话的嘴巴,只要将徐州的好处说出去,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投靠自己。

而且,这报纸卖出去之后,也将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趁着人妻曹这点破事有点噱头,陶应便下令在二月初准时印刷彭城月报第一期。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彭城月报社果然将一份印刷好的报纸交到了陶应手中。

院落中,小环站在陶应身后给陶应捏着背,陶应桌子上放着一个本子,旁边放着一个自制的钢笔,他在写书。这半年的时候里,陶应一直在写书,写各种教材,各种学堂的教材。他经历的社会别人没见过,所以他必须将最新的消息告诉他们。

当然,教材不是关于先进的原子弹之类的,是最务实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书籍。还有自己编写的钢材铸造术,以及火炮研发探究等等书。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写书,然后到下午的时候便在火炮学堂讲课,然后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起研发第二代火炮和赶制新式火药。

将手中的笔停了下来,陶应让小环去将孙先生也喊来,孙邵很快赶来了。陶应的书房不是很大,在一处幽静的小院子中,推开窗户便是一片小竹林,风吹的竹林沙沙作响。

孙邵大踏步走进陶应书房,然后朝陶应一稽首说道:“主公叫我来有何事吩咐?”陶应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了孙邵,孙邵接过来细细拼读起来。

小环从外面沏了一壶茶过来,给孙邵倒满,孙邵坐在一张桌子旁看文章看的津津有味,早已忘记了茶的芳香。

在平时,孙邵可是特别喜欢这从苏州一代进贡来的茶,现在一头迷在了文章里!

“好,好,孔先生不愧为孔圣人的后人,这文章简直可以千古流芳!”

彭城月报中,第一卷共两张特别大的报纸,上面刊登的是一些孔融学堂已经各个学堂的老师的文章。第一刊要打出名气,所以陶应便让各个老师来主笔。这孔融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啊,加上他邀请而来的大儒,那文章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

关于文章之事,陶应倒是不在乎。陶应在乎的是自己在这报纸里打出去的广告。文章陶应自知肯定会引起天下文豪们的注意的,陶应就想借助这个让大家议论的时候把自己打出去的两个广告宣传出去。

陶应准备正式开卖陶陵火炮以及开设徐州炮兵学堂,陶应用了近半个版面介绍自己发明的火炮的威力,然后又在后面打了个小广告,称淮南袁术已经购买了自己的火炮,且用后不同凡响。

介绍完火炮之后,陶应便又在后面附上了火炮的价格,已经火药的价格。因为若购买火炮,需要操作,自己更是在徐州之地开设了三家火炮学堂,火炮学堂用来培训购买火炮的诸侯们如何操作。

然后又提出来收费模式,派遣来的火炮操作手称为炮兵。他们的学制为一年,一年的学费根据地方收费的不同分为十两银子到一百两银子不定。

为了方便各个诸侯,同时也发展了本地的经济,陶应便在徐州开设了四家炮兵学堂。在北方的山阳郡巨野城开设了巨野炮兵学堂。在彭城国首府彭城南的屏障之城萧县开设了彭城国炮兵学堂,又在广陵郡广陵城开设广陵炮兵学堂。

度过长江之后,在长江南岸的苏州郡开始苏州炮兵学堂,学堂设立在苏州城。炮兵学堂的开设,不仅仅招收外郡诸侯的留学生,更是以培养本土炮兵为主要目的。开设炮兵的郡基本都是徐州的边壤之郡,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到时候一旦火炮运输过来便可以直接操作用来迎敌。

有了炮兵学堂,这些还不够。为了将火器装备到主要城池之上,陶应便开始在各郡招收铁匠或者能工巧匠来制作大炮和弹药。

为此,陶应又在每个郡修建起火炮制作工厂来。为了便于统一管辖与升级换代,陶应在陶陵镇的火炮学堂成立了徐州火器装备总公司。

陶应第一次提出了公司的概念,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经营起这些徐州国有的大型工厂,陶应便又召集很多商学堂的师生已经张昭、孙邵等主要谋士们开始了新的企业化改革之路。

陶应在徐州率先成立的便是关乎徐州以后存亡的徐州火器制造总公司,总公司原本定在陶陵镇的火炮学堂,但是在张昭等文官的强烈建议下,陶应将徐州火器制造总公司迁移到了徐州的一处山下。

在城门旁修建了一大片的院子,然后这座山的周围方圆近三十里路的地方划给了徐州火器制造总公司。

火器制造总公司下辖四个部门,第一个便是成立在陶陵镇的火炮学堂,成立在各郡的四个炮兵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三章 彭城月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