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阿斗>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四十九章 联盟抗曹
的人才。而如今的魏国,老的老小的小,正是人才交替的断层期,徐庶这横空出世,马上震慑住了群臣。转眼间,朝中关于徐庶的非议,就被平息了。

曹丕病逝的消息传到了寿春,孙权马上决定倾力北伐,但是却被诸葛瑾所阻止。诸葛瑾向孙权建议。接着这个机会,联合蜀国,一起进攻魏国,让阿斗出兵。进攻潼关与武关,同时陆逊进攻襄樊,孙权进攻徐州,将魏国的防线拉扯成三段,令其收尾不能兼顾。

按照诸葛瑾的计划。长安方面,攻破潼关,便是是弘农平原,而后蜀军可以直扑洛阳,同时威胁到许都和南阳;而若是蜀军攻破武关,则会直接进逼宛城。两种方案都会威胁到宛城,宛城是襄阳的大后方,所说宛城被攻破,襄阳一线的司马懿就等于被截断了后路,那时候司马懿若是不退到许都的话。必然会被蜀军和吴军两面夹击所歼灭,所以司马懿必退无疑,魏国就会丢掉整个南阳郡乃至司隶地区。

同样的,若是陆逊一方取得了进展,攻下襄樊一线的话,南阳也必然不保,同时也会威胁到许都,同样魏军失去南阳,也就等于失去了武关,蜀军便可以由武关而入。之后吴蜀联军无论是进攻许都,或者是进攻司隶,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仅仅一个司马懿。难以抵挡。

东面一线,徐州本来就无险可守,若是孙权能够取得胜利的话,整个徐州、青州、乃至兖州,都会被吴军攻占,一旦兖州失守。司隶与许都,将会面临两国三面夹击,必然难以持久,这对于魏国来说,比前面的几种情况更加可怕。

所以算起来,魏国有四个点要守,但是这四个点,任何一个都不容有失,而吴国和蜀国,只要是能够成功的攻下其中一个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下,便去取得整个战局。

诸葛瑾的建议,马上被孙权所采纳,如今曹丕刚死,魏国的政局不稳,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而这四个攻击点,只要是能有一个成功,魏国至少会失去四分之一的力量。

但是孙权又顾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攻下的地盘,如何来分配。

在这方面上,孙权是吃过亏的,当年就是因为没有洽谈好这一点,最终使得荆州险些被刘备赖去,而如今诸葛瑾所提出来得的计划当中,东线倒是好说,徐州、青州和兖州距离蜀汉太远,蜀国就是想插一脚也力不从心,但是南阳就不一样了,孙权可不想跟赤壁之战一样,给别人做嫁衣,所以孙权觉得,还是先商量好地盘的划分,免得日后再起争端。

……

诸葛瑾都能够看出来,四路伐魏,会对魏国造成多大的威胁,更别说是诸葛亮了,相比起诸葛瑾,诸葛亮更看出了第五路,那便是辽东的公孙家。

辽东的公孙有一个公孙世家,崛起不过五十年而已,但是如今却也是一方诸侯。

说起公孙家,就不得不提公孙度,这公孙度也是与曹操、刘备同一时代的诸侯。当年辽东公孙家不过是一个小世家,而公孙家的家主公孙度,也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公孙度与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乃是同乡,当年董卓当丞相的时候,徐荣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接下来了几年里,中原大乱,诸侯无力顾及辽东,给了公孙度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时辽东是属于幽州管辖的,不过无论是刘虞、公孙瓒还是袁绍,都没有去理会偏远而又人烟稀少的辽东,公孙度也很老实的没有踏出辽东,势力渐涨的公孙度趁此机会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而后东伐高句丽、西征乌丸,而且还训练处一番水军,曾经攻取了山东半岛。经过数年的开疆辟土,公孙度所占的地盘,至少赶得上大汉中等规模的一个州。

不过辽东的位置,确实有他的局限性,尽管公孙度已经是广招流民了,甚至招纳了诸如管宁、邴原这样的贤士,但是辽东的人口依然不多,比起久经战乱的中原,还是有所不及。

建安九年的时候,曹操携官渡之战大胜之师,北伐冀州,为了安抚公孙度,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同年,公孙度病死,公孙度长子公孙康袭了公孙度的官位以及爵位。而后公孙康数次讨伐高句丽,并且攻破高句丽的都城,称雄辽东,但是在刘备登基的那一年。公孙康也病死了。

公孙康病死,按理说应该由公孙康的儿子继承。公孙康有两个儿子,一是公孙晃,在另一个叫公孙渊。

但是公孙康死的时候。公孙晃和公孙渊都还年幼,而公孙康还有个弟弟叫公孙恭,两个幼子有岂能斗得过公孙恭,于是辽东太守被公孙恭所得到。

公孙恭上台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公孙康的长子公孙晃送到了洛阳为人质。按照公孙恭的打算。将公孙晃是公孙康的长子,历来都是长子继承父亲的位置,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只要将公孙晃送到洛阳去,便没有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自己也可以一直当这个辽东太守。

也许是因为天理循环,公孙恭上台以后没多久,就得了一场大病,丧失了生育能力,而恰巧公孙恭还没生出儿子。算起来这辽东太守的位置,早晚还是要落到公孙恭两个侄儿身上的。

几年过去,公孙康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原来那两个懵懂的少年了。特别是老二公孙渊,已经开始窥视辽东太守的位置了。毕竟长子公孙晃不在辽东,一旦公孙恭有事,公孙渊就会成为


状态提示: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四十九章 联盟抗曹--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