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风帆战舰>第九十九章 厦门格物学院(中)

四个教父被下人领去一座闲置的庭院居住后,郑成功叫人把卢若腾、曾樱、路振飞、王忠孝等几个主要文官手下都叫过来了。

等人到齐了,郑成功说道:“各位,之前我在澳门曾答应过一个神父,只要他们愿意帮我开设学院,我准许他们传播天主教。现在他们来了,我决定开设一所厦门格物学院。”

卢若腾听到忙说道:“大将军,敢问那格物学院都是学什么的?”

郑成功想了一下,组织文字说道:“格物学院主要是教授学生手工技术,以及引导他们对事物本源的精研细查。”

辜朝荐一听忙说道:“奇技淫巧,多乱人心智。大将军,此风不可涨!”

郑成功听到有人反对,将早已经想好的话说了出来,“当今乱世,正需要此等奇技淫巧以壮我军,驱使鞑虏!”

辜朝荐反对道:“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当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郑成功反斥道:“陈甚高,持论甚正。然鞑子可有礼义,可有忠信,大明可曾抵御住外诲。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为华夏计,当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面对鞑子的入侵,很多士子文士都在深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大明会败亡?

很多文士为了抗清都纷纷弃文从武,亲自带兵作战。

现在听到郑成功搬出满清鞑子与大明的例子后,辜朝荐沉默了。

看到劝说住自己的手下,郑成功在厦门城东选取了一处大庭院作为厦门格物学院的校址。

在“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名下,郑成功“三顾茅庐”劝说宋应星放下对自己的成见,担任了厦门格物学院的院长一职,冯澄世做了教导主任。

格物教学对于明朝那些文士来说是奇技淫巧之术,难登大雅之堂。他们都不屑一顾,更加不懂,根本不能指望他们能教导什么格物了。

现在能教授格物的除了传教士,就是能识文学字的匠工了。

但这种匠工很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学院的需求。

为了找到足够的老师,郑成功举良工,凡是能识字的能工巧匠,郑成功一律高价聘用。

请来了格物教师,那些教导四书五经传统文学的教师到是好找。

没几天,曾樱、卢若腾等人就安排了福建浙江等地几个童生秀才来格物学院教书了。

这几个童生秀才都是听从曾樱等人的劝说,来格物学院谋求一份生计。

郑成功一开始是给他们的束脩是每月三两五。

为了让更多良工来学院教书,郑成功给良工的束脩都是十两。

给这些童生秀才只有三两五,顿时招来了曾樱等人的强烈不满,认为郑成功这是在侮辱读书人,那些童生秀才都为此差点辞职了。

在文官的强压下,郑成功只好将他们的束脩上调到十两,才勉强平息了他们的怒火。

选定了老师,郑成功跟传教士、宋应星、冯澄世几个商议后,确定了学生学习的书籍。

明朝时候,华夏的整体科技水平并不比西方差,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远远超越西方。

就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

《天工开物》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

这是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

《天工开物》记载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总结提出的炼铁与炒铁炉的串连使用,直接把生铁炒成熟铁,具有现代冶金技术的重要特色。这种方式在17世纪的欧洲还没有。

《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

满清入关后,为巩固统治,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

《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埋没了300年。

华夏《天工开物》被销毁,但在国外却是引起了极大地重视。

十八世纪,在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十分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

这种播种方式,在种子的密度和覆土深度上都十分随意,直接影响出苗率。

而此时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机。

欧洲的犁设计也比较简单、原始,操作十分费力,而中国的犁则效率更高也更省力。当《天工开物》传入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欧洲从12世纪学会造纸,但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18世纪以后耗纸量激增,但破布供应却有限,于是造纸业出现原料危机。

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厦门格物学院(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