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风帆战舰>第三十五章 神威大将军炮

清朝时期研制的火药兵器主要是重火炮为主。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入关前当时的锦州成为清军火器的制造基地。

公元1642年,皇太极命汉八旗诸头领率所部炮匠到锦州铸神威大将军炮(红夷大炮),1643年又派人赴锦州督造红夷炮,像这样一批批地遣官造炮,清代第一次火器生产的高潮。

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清顺治年间,出于镇压农民军和消灭南明抵抗政权的需要,清廷在北京设立炮厂、火药厂,由兵仗局统一管理,由此导致了清代第二次火器生产的高潮。

1644年清军入关前,大明还能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规模的火炮和新制火炮与精于骑射、擅长野战和清军抗衡。

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军、义军就再也无法阻挡精于骑射、擅长野战和拥有先进的红夷炮群装备为主的清军抗衡了。

到康熙时,满清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

清中期后统治稳定,同时为了防范汉人,有利于满清的统治,满清就停顿了火器的发展。

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在内忧外患下,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清代第三次火器生产的高潮。

但此时满清的火器技术、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再也阻挡不了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了。

清代初期的大炮吸取了西洋炮的先进技术,并有所发展。

清政府还给所有的大炮都安上了瞄准器,提高了发射的准确率。

他们还加强了炮身,像“神威大将军”炮身长8尺5寸,这样就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增强了火炮的杀伤威力。再加上有了炮车炮架,又采用子炮。

这样,清朝的大炮比明代就有了很大的改进,既增强了火炮的杀伤力,又提高了火炮的速度,而且,清代的大炮已经按重量分成了轻炮、重炮两种。

从27斤到390斤称为轻炮,从560斤至7000斤称为重炮。

清军入关前和统一中国时用的大多是重炮,像“神威大将军”重3 斤,他们用这些重炮攻打城池,无坚不摧,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后来,平定三藩叛乱的战斗多在山区进行,重型炮不便行军和使用,清政府就造了许多轻型炮,来镇压叛乱。

清代初期大炮的形体,以及名字依然仿照明朝的“神威大将军”,为长形筒体,前龠后丰,大炮的长短和口径成一定比例。

以铜铸炮,前细后粗,长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药2。5公斤、铁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具有身管长、弹药量大的优点,是攻摧坚城的利器。

该炮属前装式火炮,即火药与弹丸由炮口直接装入,采用火绳点火,炮管内无膛线,为滑膛火炮。炮体为铜制,中部稍后两旁置耳轴,用以支撑、平衡炮体和调整俯仰角度,增强火炮杀伤范围及火力机动性。

此次施郎、黄庭等人带来的礼物正是神威大将军炮。

看到这些火炮,郑成功很高兴。

有了重火炮以后攻打城池相对容易多了!

心情大好的郑成功在酒宴上萍萍劝酒,愣是将黄庭、施郎等人灌的烂醉如泥。

而一直为为钱粮,地盘所苦恼的郑成功,在心头烦心之事解决后,这次他在酒宴上也放开了心结,纵情放肆了一把。

对于手下的敬酒也是来者不拒,喝醉后,心情大好的郑成功一时兴起甚至在酒宴中,把剑当众表演了一把剑舞,更是惹得手下一阵叫好声。

自傲,好胜心强的施郎在听到众人的喝彩时,也是挣扎地起身,想上前舞弄一把,可惜被烈酒灌醉的他,刚飞舞了几下,就倒下呼呼大睡了,惹得众人一阵嘲笑。

这一顿酒宴,大伙是各自尽兴,皆大欢喜。

唯一的小瑕疵,就是郑成功自己也没有坚持到酒宴的最后,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不过,黄庭等人倒是因此对刘明更加的感激和忠诚了。

黄庭等人觉得郑成功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等人当做外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故此才会如此失态的。

就连一向看不惯郑成功的施郎对此,也是觉得郑成功这个人虽然本事不怎么样,但为人却是豪爽,勉强算是可以投靠的人选。

在中国,酒宴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绝佳之地,一通酒喝下去,本来关系不算太好,甚至有些对立的林习山、杨才与新近投靠的黄庭、成升等人关系立马就有了好转。

虽然不是亲密无间,但也是相处融洽了。当然施郎除外,那种二百五的性格在哪里都是被排斥的对象。只是施郎那个家伙还不自觉,常常以为是自己不屑于与他们同伍。

对于施郎这种性格最为幽怨的就是郑成功了,那个该死的二百五,总是自持甚高,常常让身为主公的郑成功下不来台。

就比如,酒宴开完的隔天,郑成功决定要去攻打饶平县城,一则是为了能搜集钱粮,二则是为了能亲自测试重火炮对攻克城池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好为日后积累经验。于是郑成功下令调大军齐去攻打饶平。

可命令刚下,那个施郎当场就跳出来,拍拍胸口道,“大将军不必如此劳烦,饶平县原本只有三四千兵马,被郝尚久抽调了二千五兵马后,此时的城内只有一千多兵马。大将军只要借我三百士兵前去城下示威一把,饶平县必然可不战而获。”

三百多士兵就敢去攻打一千多兵马守护的城池,听到施郎大言不惭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神威大将军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