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整理了一下思绪,徐平对范仲淹道:“范待制,我们一点一点地讲。先说权贵豪富之家,他们是有利可图,才到周围县里圈占农庄。这钱不去种地,就留在京城里。而就连平常百姓之家,也知道手里有了余钱,不能闲在家里,不然一天少似一天。这钱留在京城里面,就要想办法生利,不管是买铺子还是住宅,无非都是推高京城地价,让平常人在京城里根本就住不起。就以范待制来说,现在住的还是官房,若是要在内城买处宅子,待制家里要凑出这个钱来也不容易吧?更不要说其他平民百姓了。”
范仲淹沉默不语。他要在内城买宅不是不容易,而是根本就买不起。这次回京升为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的待遇也优厚,比上一次任右司谏时经济压力小了不少,但离着能够买房买地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范仲淹要照顾自己庞大的家族,手里没有余钱,徐平提到这一点,还真是说到了他的痛处。
从真宗皇帝时起,京城百姓经历了数十年的通货膨胀,没人傻乎乎地在家里存大量现钱,有能力的买房买铺出租,没能力的也放出去收利息。权贵豪门为了寻找以钱生钱的路子,更是在京城里面弄出许多乌烟瘴气的事情。
“把京城里面多余的闲钱引到城外去,就让京城里的平民百姓活得容易一些。这些钱从无用之钱变为有用之钱,对朝廷也有好处,这也是诏书里禁止权贵豪门在京城置别业的原因。用这些钱生出粮食来,省了朝廷多少人力物力?”
粮食由外地运来,京城四周的土地大多数都种蔬菜花卉,不然无利可图。还有大片空地被圈占为园林,成为富家大户的别业,其实徐平自己城外的府第也有这种性质。不过这一条不是徐平提出来的,而是中书商议的时候加进去,一不小心,徐平万胜门外的那处府第成了京城的最后一处大型私人园林。当然这个限制仅是对设厢的城区而言,县郊并不受限制,这也是向城外驱赶富人的附加措施。
徐平又道:“至于对小民的影响,实话说,开始他们必然是要吃一些苦头。如果两京周围的农庄开得多了,用新式农具,粮价就会下跌,谷贱就会伤农,小农就要破产,他们就要另外找生路。而漕运减少,江淮地区的粮食增多,也会发生一样的事。这一点范待制说的不错,如果不能及早转变,很多小农之家只怕难以维持。”
范仲淹叹了口气:“我就是担心如此,在两京周围开农庄,朝廷收上来的钱粮固然是多了,但有多少小民会流离失所。农为天下之本,本立而道生。这本不仅仅是指的是钱粮,还有生于土地上的千千万万小农之家。天下之财自有定数,如果在官则不在民,徐待制在三司,掌管天下钱粮,为朝廷敛财自然是你的本职,但也应当时时想着民生啊!”
徐平张了张嘴,很想说一句这是改革的阵痛,避不过去的,生生又把话咽了回去。
其实范仲淹的话,要害在那一句天下之财有定数,这一点才是任何财政改革都面临巨大阻力的原因。只要认定了财富是固定的,那么朝廷多收了,民间自然就少了,能够增加国家财政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祸害苍生而媚上的标签。皇上眼里的能臣,天然就是士大夫眼里的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徐平现在还不明显,开新场务,开铺子,从发展起来的商业规模中增加朝廷收入,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民生。但提出建农庄开荒田,已经向那个方面靠拢了。
正在这时,手里的鱼竿突然沉重起来,水中的浮子一下子就被拉到水面下去,渔线绷得笔直。徐平只觉得鱼竿要脱手而出,忍不住“噌”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鱼竿,口中喊道:“好大的力气,想来这鱼是不小了!小乙,过来帮我!”
旁边的刘小乙快步跑过来,帮徐平抓住鱼竿:“官人小心,这里水深!”
一边说着,一边与徐平合力,把鱼竿提了起来。
周围的几个官员也上前一起用力,帮着徐平抓紧钓竿。
范仲淹站起来道:“钓鱼不可以用死力,如果鱼大,渔线应该松松收收,切忌一味猛收。正所谓一张一弛而谓道,张驰得法,才能够钓得鱼上来。”
范仲淹一提,徐平也反应过来,一边紧抓钓竿,一边放着渔线遛鱼。
过了好一会,才把钓到的鱼慢慢拉到了岸边,王拱辰眼尖,指着道:“看到了,看到了,好大一条,今天郡侯旗开得胜!”
刘小乙抄起身边的小网,踏进水里,瞅准拉近的鱼,暗暗用力,“嘿”地一声,把那鱼抄进了网里,双手一扬扔到了岸上。
家里带的小厮忙上前死死按住,口中兴奋地道:“好大的鱼!”
徐平和几个官员都围上来看,见是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在地上依然蹦蹦去,小厮一个人竟然按它不住。
刘小乙上前,与小厮合力把鱼压住了,抬头问徐平:“官人,这鱼如何整治?”
“拿去烤了吧,再取几瓶酒来,正好下酒。烟雨天气,喝酒去去寒气。”
刘小乙应诺,与小厮两人抱着大鱼向岸边备好的炉子走去。
众人纷纷上前向徐平道贺,曾公亮道:“徐待制为我等做了个榜样,大家再静心钓一会,得几条大鱼,也不枉烟雨里待这么久。”
众官员听了哄然散开,再次挂饵下竿。
实际上刚才很多人的鱼钩上都没有鱼饵,只是做个样子而已。官场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