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太湖英雄传>第二百四十九回 地之煞气

这一上手起练,首先练的,自然是五图中第一张肺中绘有“金”字之图,脑中存想,记得修炼法门乃是:肺者,三焦之上焦也,五行属金。金乃清洁、清肃、收敛之意。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肺生肾即金生水,同母生子也。肺气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之上亢,即金克木。相应器脏季情官位体乃为大肠、秋、悲、鼻、辛、皮毛也。

又依修炼口诀注解,按着“鼻吸气至发辛,悲从中来,皮毛起秋天燥感,体出一团白气”之言,张开鼻孔,紧闭嘴唇,静心吸纳地之煞气,潜心修炼,约莫个把时辰,感到体内气息运转顺畅,经脉也一一略有打通,气入丹田,一股燥气涌出体内,达于皮毛,既而溢出,体内感觉,辛悲秋燥,同于口诀中所言,心中一动,微微睁眼瞧看,见着自己体表外有一丝白气喷出,情知“金魂修会”,心中喜悦,也便闭了眼睛,接着依照修炼法门口诀,修炼起第二幅肾水图来。

此图修炼法门乃是:肾者,三焦之下焦也,五行属水。水乃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之意。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肾生肝即水生木,同母生子也。肾阴之上济,可以制约心阳亢烈,即水克火也。相应器脏季情官位体乃为膀胱、冬、恐、耳、咸、骨也。修炼口诀注解,则有“耳吸气至发咸,恐从中来,骨起冬天寒感,体出一团黑气”之言,他修炼已有心得,依样葫芦,心神到处,运转经脉,张耳吸气,半个时辰后,体内起一股寒气,涌至骨。喷出体外,体内感觉,咸恐冬寒,也同于口诀中所言。睁眼一看,果见是一丝黑气,心中明白,自己已是“水魂修会”了。

连续修会两幅图后,更是心情畅快。大为自信,睁大眼睛,马不停蹄,赶着修炼第三幅图。

这第三幅图,乃是一幅肝木图,修炼法门为:肝者,三焦之下焦也,五行属木。木乃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之意。肝藏血以济心,肝生心即木生火,同母生子也。肝气滋润。可以疏泻脾之壅滞,即木克土。相应器脏季情官位体乃为胆、春、怒、目、酸、筋也。修炼口诀注解为“目吸气至发酸,怒从中来,筋起春天风感,体出一团青气”之言,他仍是按部就班,依法修炼,只是不同之处,便是在此时睁大眼睛,用一双眼珠子来吸收魂气。半个时辰之后,感到体内气息经脉通顺,丹田之中涌起一股风气,随着体感酸怒春风。升至筋,喷将出体外,目光所及,见身周有一丝青气,这“木魂修会”也已成了。

前三幅图练成之后,心得已是颇多。后面二幅图修炼,便更为得心应手。

想第四幅图是心火图,第五幅图是脾土图,虽然法门口诀各异,修炼心法却是如出一辙,不尽相同。

想到心火图修炼法门为:心者,三焦之上焦也,五行属火。火乃温热、升腾、明亮之意。心之阳气可以问脾,心生脾即火生土,同母生子也。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之清肃太过,即火克金。相应器脏季情官位体乃为小肠、夏、喜、舌、苦、脉也。修炼口诀注解为“舌吸气至发苦,喜从中来,脉起夏天暑感,体出一团红气”之言。

脾土图修炼法门为:脾者,三焦之中焦也,五行属土。土乃生化、承载、受纳之意。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脾生肺即土生金,同母生子也。脾之运化,可以防止肾水之泛滥,即土克水。相应器脏季情官位体乃为胃、长夏、思、口、甘、肉也。修炼口诀注解为“口吸气至发甘,思从中来,肉起长夏湿感,体出一团黄气”之言。

水若寒心得所积,潜心修炼,分别闭目张舌吸魂气和闭目张口吸魂气,各自花费半个时辰后,丹田内涌起暑气、湿气,味之所至,情之所至,季之所至,绪之所至,体感苦喜夏暑、甘思长夏湿,二气各自升至脉、肉,都是喷将出体外,睁开眼来,见着体出一丝红气和一丝黄气,想来,这“火魂修会”和“土魂修会”也是先后尽皆修会了。

五气这一周身运转,全然打通,分为五色,化为细丝,喷出体外,即体内五魂修炼初成了。水若寒心中虽喜,心思不敢分散,接着依卷轴上五图后所绣“阴魂功”总纲,按着五行相生原理,一道气一道气地顺着浑身脏腑经脉大肆运转,周而复始,直要将之合五为一,在体内凝为一股五色真气,通由浑身皮肤喷出体外,方才成功,这门“阴魂功”也算是会了。至于所喷出之五色真气是成丝还是成团,卷轴上所言,只是功力大小而已,日后修炼时久,功力深厚,真气所出,十足成团,这点不用担心,心中倒也坦然。

帛卷上言道:上古阴阳五行正统生克,按东方木、南方火、中方土、西方金、北方水排序。本门“魂魄大法”为修炼者方便记认,依民间俗语五行称谓,为金木水火土也,换了排序。生克亦变,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若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破坏正常,则相互生克二行出现相乘或相侮情状,修炼之时,须当小心,千万注意,万莫大意。

五行生克又有注解,道:金为火灼,熔为溶液,溶液属水,故金生水。水为土吸,滋长树林,树林属木,故水生木。木为金钻,冒烟燃烧,燃烧属火,故木生火。火为水浇,熄为灰烬,灰烬属土,故火生土。土为木润,内藏矿质,矿质属金,故土生金。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回 地之煞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