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大唐皇太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倒打一耙

在所有人包括李贤的认知当中,今天分明应该是李弘心虚,被己方驳斥的无以言对的,怎么现在却反了过来?

要知道,他东宫太子越权封禁鸿胪寺乃是震动京师的大事,无论从法理还是人情上来说,都是理亏的一方,没想到现在竟然是御史中丞周允元被太子殿下挤兑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政事堂自然是机要之处,如果不是有心人故意的话,长安令的这份奏折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贸贸然传出来的,而且还闹得如此风风雨雨。

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但是问题是,这并不是一件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情!

尤其是刚刚周允元一时不慎,说漏了嘴,更是给了李弘口实!

皇帝既没有将奏折明发廷议,长安令自己也没有向外透露奏折的内容,他周允元为何会知道奏折的内容?要不是政事堂出了问题,那便是他周允元心怀不轨,擅自刺探机要!

可是这两个罪名,无论是哪一个压下来,都不是那么好受的。

一时之间,大殿内的众臣对于太子殿下的词锋也有了新的认识……

“弘儿言之有理,周爱卿,你还是解释一下,到底是从何处得知了长安令的奏折内容吧!”

就在此刻,李治淡淡的声音也缓缓响起。

如果说刚刚太子殿下的问话,周允元还可以犹豫不答的话,那么此刻皇帝的正式问话,他却是不能迟疑的,因为皇帝开口,就代表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得到消息的来路了。

要是真的被皇帝认为他刺探机要,周允元可消受不起这个罪名!

故而周老头抬起袖子擦了擦汗水,却是讷讷的开口道。

“陛下容禀,老臣并非刻意刺探机要,而是近些日子,有人在风传长安令弹劾东宫擅自封禁鸿胪寺,老臣以为兹事体大,不可轻忽,方才想要在朝会上将此事询问清楚罢了!”

不得不说,周允元这个解释还是比较得体的,风传而已,又有谁能够真正查探的清楚消息的来源,而这么大的事情,不问清楚也不合适。

至于当中最敏感的政事堂,却是被周允元轻飘飘的一带而过。

不过可惜的是,李弘的脸上却是泛起一丝冷笑,既然想要算计他,不付出些代价怎么行?

当下口气平淡的问道。

“这么说,周中丞是未曾亲眼见过长安令的那份奏疏喽?”

“这……的确是未曾亲眼见过!”

周允元头上的冷汗又再度冒出,讪笑一声,口气中也有些心虚。

开玩笑,这是可以随随便便承认的吗?别说他真的没有看过,就是他看过也不能承认啊!

若是臣下给君上的奏疏随随便便的人都能看到,那恐怕看到的人也就活到头了!

所以虽然明知道李弘的这句问话不怀好意,周允元却仍旧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道。

不料李弘脸上的笑意却是顿时一凛,转过身去,口气变得无比严厉。

“父皇,儿臣弹劾御史中丞周允元玩忽职守,未经查实便擅自弹劾东宫储贰,妄图动摇国本,其心叵测不可不察,且于父皇母后面前尚且言不尽实,开风闻言事的之气,若不严惩,恐难以扫御史风气,请父皇明鉴!”

这番话不可谓不狠!

虽然李弘自己这么说有些让人不大适应,但是要知道,他并没有任何的夸大,东宫乃是国之储本,岂可轻易弹劾?

尤其是他周允元如今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消息的来源,若是仅凭一条不知道何处得来的消息,便可以在大殿之上堂而皇之的质问一国储君,那么敢问东宫的威严何在?

如此狂妄之徒都不严惩的话,又何以肃清御史风气?

而李弘的话音刚落,周允元的汗水唰的就下来了,这“风闻言事”的罪名可同样不是好担的,为了防止臣属互相攻讦,大唐向来不开此风。

而周允元作为御史台的主官,名义上的御史序列最高官员,这顶帽子一旦扣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太子殿下这是铁了心的要置他于死地啊。

抬头看了一眼同样一脸阴沉的雍王殿下,周允元心中暗道一声抱歉,缓步上前,开口道。

“陛下容禀,非老臣擅自做主,藐视东宫,而是此事详实,消息是来自于薛侍郎之口,薛侍郎入职政事堂,他所传出来的消息自然是可靠的,加上此事着实非同小可,故而老臣才斗胆想请太子殿下将此事解释清楚,并无他意,请陛下明鉴!”

支撑了这么久,周允元最终还是撑不住了!

他和刘仁轨不同,自从上次三司会审之后,他就不怎么想掺和与东宫有关的事情,这次雍王殿下找上门来,请他弹劾太子殿下,一来是因为他有些小把柄在雍王的手中。

二来是因为上次被李弘当堂羞辱,周允元心中着实有些不忿,这才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这一次太子殿下竟然还是如此咄咄逼人,三言两语便让他败下阵来。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李弘继续揪着不放的话,恐怕这一次周允元真的是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说不定连这个官帽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孰利孰弊,周允元在朝堂当中混迹了这么多年,自然是能够拎的清楚的。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便将薛元超供了出来!

只是如此一来,原本便脸色难看的雍王殿下,看向周允元的目光阴沉的简直可以滴出水了!

“薛爱卿,此事你如何解释?”

李治的声音依旧是波澜不惊,但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八章:倒打一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