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说起这个要怎么说呢,嗯,这个事情还真是千头万绪啊!”
江和甫想来想去,不由长叹一声。航空工业是人类工业两颗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与半导体工业共同支撑着当前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是人类科学技术工程的结晶。
这也就意味着在航空工业上,是集中了人类最高级的科学和工程成就。尤其是在战斗机这样的关键产业上,更加是不吝于投入的智慧和成本。
“十号工程从去年在胡总这里得到了r35的全套资料,以及相应经费之后进展可以说是很让人满意的。”江和甫搓着手,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r35的技术并不复杂,我们现阶段不论是逆向测绘还是生产需要投入的资源都不算太大。而相对于涡扇10的进度,r35的性能指标也不算落后,完全可以满足十号工程的需求,让整机的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说到这里,宋文骢也赞许的点下了头,感叹道:“之前十号工程的发动机迟迟不能确定,确实对整机开发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但在掌握了r35的全套资料之后,我们整机设计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项目进度的推进很有帮助。”
胡文海听完这话,不由纳闷问道:“这不是好事吗?怎么看二位的样子,好像并不怎么高兴?”
江和甫与宋文骢对视一番,苦笑点头。
“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吧,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江和甫干脆的揭开了谜底:“拿到r35对于十号工程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但也因此让各方产生了一些可能不太合适的想法。比如说……比如说空军方面在得知了r35的性能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十号应该采用与国产熊猫相同的1493雷达。”
胡文海听到江和甫这番话,当即瞠目结舌,不敢置信的说道:“空军方面疯了?十号是单发轻型机,要求轻型机上14所为海军重型机研发的雷达?这个机头尺寸,十号干脆改名歼12算了!”
歼12是什么飞机?它绰号“空中李向阳”,是以打“空中游击战”为指导思想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但也正因如此,它的缺点非常明显,最终导致了这一型号并没有进入空军的装备序列。
它有什么缺点呢?由于重量限制和机头进气,这种飞机只有两门航炮和两发空空格斗弹,没有雷达火控,而且为了得到大推重比,它的起飞重量只有区区四吨半,最大航程相当感人。
如果说米格29要被人称之为机场保卫者,那么歼12大概可以被称之为跑道保卫者了。
那么歼十如果采用1493雷达,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就是雷达直径增大,增加了多少呢?十号工程原定雷达是1473雷达,直径700,对3平方米目标发现距离是120公里。而空军提出的更换目标1493雷达直径是930,对3平方米目标发现距离是150公里。
别看直径只增大了230,但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nr2的计算公式里,r作为半径是以平方方式计算的。也就是说,虽然只增加了230,但整个机头的截面就要增加将近一倍。
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动力主要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而高速运动的战斗机,一旦机头迎风面积增加了一倍,其对动力的需求又何止是增加了一倍?
单纯放大机头截面积,最终必然导致歼十的设计性能退化成与歼12相似的“跑道保卫者”。如果在航程和航速指标上大幅倒退,十号很可能会失去它的存在意义。
r35让十号的动力脱胎换骨,可也让空军方面对十号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推力增大之后,是否可以支持更大的机头截面?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电力供应雷达?过去如果采用wp15,各方面数据能够维持原案就很不容易了,自然是没有换雷达的可能。然而胡文海“倒腾”回来了r35,指标上又多了一些富裕的空间。
可性能再怎么富裕,也绝对没到能给单发轻型机配重型机雷达的地步。
胡文海不由气愤道:“空军方面也不是不懂飞机的外行,怎么搞出这么不讲理的要求来?”
“这个要说起来,空军还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宋文骢插进话来,解释道:“因为新科晶圆厂的投产,我国的半导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4所这两年硕果累累,1493雷达算是一个,国产凤凰也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再加上目前正在与意大利谈判引进的阿斯派德导弹,这两种中、远程导弹,需要的就是大直径天线的雷达。”
雷达直径与雷达的发现距离直接相关,如果要让凤凰和阿斯派德发挥它的完全性能,也确实是需要大功率、大直径的重型机雷达。
说到底,空军的这种想法也曾经是世界空军的一种思想潮流——空中排队枪毙。原历史上,八所曾经鼓吹过这种航电致胜论调,这是在引进su-27之后对于三代机应用不了解,犯下的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还记得原历史当年su27刚刚引进国内,空军组织的几次蓝剑演习。精锐的su27部队与落后的歼7e部队进行模拟攻防对抗,竟然取得了让国内高层大为诧异、而俄罗斯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结果。
落后的歼7e战斗机部队在70回合的对抗中,竟然有60多次洞穿了su27的空防区,成功到达了攻击区域上空。先进的su27拦截成功率,竟然不足8!
演习结束之后空军进行复盘,经过潜心研究和分析,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