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末世公寓>492.第491章 机器人的指挥艺术

其实在劫持丁晨的穿梭机被机器人方面的导弹击落之后,丁尘就琢磨过一个问题,西北战区的空中防线再严密,也不可能万无一失——毕竟机器人的飞行器不用考虑驾驶员的感受,实际上和防空导弹的性能差不多,要完成空中突防并不困难,为什么机器人就老老实实和人类打地面战,不弄个机器人版的市场花园计划呢?

对于这个问题,丁晨也没有答案,所以开始的时候丁尘只能自己琢磨,倒也让他琢磨出了几条原因,但是直到遇上了鲁道夫,他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版的市场花园计划为什么失败?据说是因为遇上了德军的装甲部队并且后方跟进不及时以及缺乏快速机动能力,但是实际原因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一条,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打不过跑不快,无法形成局部优势。

所以后来人类战争史上再也没有过类似的大规模空降行动,就算到了太空时代,中华共和国独霸轨道空间站,也没玩过整师整团规模的敌后伞降,所有的敌后空降计划都要依托机场进行,就是因为有个后勤问题没办法解决。

但是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很让人尴尬的矛盾,那就是抢占对方的机场同样需要步兵,而如果有足够的空中优势能够支援步兵,那又没有了迫切空降的需求。

这个无解的问题其实在机器人版的市场花园计划上也同样存在,而且问题更严重。

机器人首先是机器,它们需要保养,需要能量来源,而且不能像人类一样轻伤不下火线、重伤还能坚持战斗,它那零件不转了就是不转了,没有折中可选,机器人的指挥官也想不出“用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克服困难。

至于能量来源就更惨,人没食物可以就地征集,实在不行草根树皮野菜也能填肚子,可是机器人必须使用纯净的能量源,别说往油里掺水,平时喝惯了九十七号汽油的主你喂他九十三号都立刻冒黑烟给你看。采用电池技术的机器人则还要受到充电时间的限制,几乎无法单兵行动。

就以现在共和国大型聚集区外的平民们走路基本靠腿、通信基本靠嘴的现状,机器人部队就算能完成空中突防,落到地面上跑不了多远也就成摆设了,别说电能,它都找不到加油站,耗尽能源后都不用共和国出动部队清剿。

而可以补充能源的主要聚集区当然也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来保护,如果机器人的战斗单位空降到大型聚集区附近,自然有当地的武装力量来解决,再不济也可以直接摧毁当地的能源储备,然后大家躲起来等着机器人部队寿终正寝。

对于现在的共和国来说,二级聚集区被毁掉也许会心痛一下,二级以下聚集区又不打粮食,是不是和机器人同归于尽真没什么可值得担心的。

而机器人方面要是能一次投放足够解决二级聚集区自卫能力的兵力,早就解放全球了,也用不着在西北前线拉锯扯锯。

虽然鲁道夫没有明说,但是丁尘仍然可以从他的话语当中判断出来,共和国政府一直不愿意收纳聚集区以外的人类,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不愿意背上保护这些人的包袱,同时又需有人来填满荒野。

比起号召国民把难民领回家来,这显然是个残酷到没人性的决定,但却是合格统治者的思路,特别是在面对异族战争的时候。

刚刚在这个时代醒来时,丁尘以为整个社会都已经倒退到农业阶段,只有一些幸运的聚集区在苟延残喘。

但是首都区之行后,他发现这个时代的整体科技水平并不弱,于是猜测只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分享资源。毕竟滨城与北方蛮族之间战争的理由就是这个。

但是自从程斌带难民南下并在之后遭到了滨城方面的惩罚之后,丁尘发现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理论,但是至少滨城的管理者们还在坚持这个传统。

现在看来,这些理由也许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场战争。共和国高层不愿意付出有限的资源来维持平民的福利,所以才采取放养政策,只想获得利益,不肯承担责任。

丁尘无法评价这种政策的好坏,让平民的高福利拖垮国家机器固然很愚蠢。但是放任平民在生存线的边缘挣扎显然也并不普世,无法站到道义的高点上。

在熟悉机器人与人类战争史的人看来,机器人所谓的人工智能其实并不高明。

仅就战争艺术来说,如果人类的指挥能力是100分,那么机器人的指挥能力也就是六十分,刚刚及格的水平,只不过机器人的单兵战斗能力极强,在反应速度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上也比人类军队强得多,这些都有效弥补了指挥能力的欠缺。

在这场战争中,几乎从一开始,深植于人类社会内部的机器人军团就没给人类留出反应和集结的时间,直接以摧枯拉朽的势头一举消灭了欧美大陆的抵抗力量。

然而从欧洲席卷而来的机器人大军跨越中东之后,却在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一方面中国方面一直投入巨资维护的功夫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西方在技术上设置的人为壁垒让中国的主流人工智能和西方有很大差距,并没有同步觉醒。于是在欧美非都能找到内应的机器人军团突然发现,自己同类的分布地点,在亚洲大陆的地图上竟然有一块空白。

然后这滚滚面来的钢铁洪流就在东方人类防线的强大炮火下一筹莫展,


状态提示:492.第491章 机器人的指挥艺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