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着急。”段祺瑞赶紧摆了摆手,说道:“我也应该多了解些情况,以后排兵布阵才更有依据。”
“今晚,芝泉是不是应该请客呀?”蒋百里笑着说道。
“应该呀,太应该了。”蔡锷笑着附和道。
………………………
在一战爆发时抗击日本对青岛的侵略,这是陈文强始终担心的事情。光有陆军,恐怕还不足以让他放心。而海军,只能指望这些年发展的潜艇部队了。
而对潜艇的购买、准备,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之前。而这几年更是不遗余力,共从德国购买了十五艘小型潜艇,十艘大型潜艇。再加上中德合作,在中国生产的十余艘大小潜艇,虽然照政府的计划还有差距,可也算是尽了全力了。
而且到明年三月份,按照中国偷偷提供的图纸,由美国建造的十艘潜艇也要全部完工。这样,在潜水艇数量上,中国就在亚洲具有很大的优势。
不仅如此,中德双方合作研究的呼吸管技术终于有了成果,这将使潜艇的潜航能力大大增加,更具威胁性。
而呼吸管基本构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
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了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烟台的潜艇船坞已经建成。”海军总长黄钟英向总统宋教仁汇告着最新的海军情况,“第一批六艘潜艇已经前往渤海海面熟悉水况,特别是青岛附近洋面,更是重点勘察的水域。”
黄钟英看人更加准确,更加透彻。只是他前段时间身体也不太好,始终处于半休养,半工作的状态,海军日常事务基本上由李准和程璧光二人负责。今年年初手术后,病情大见起色,他才能将精力全部投入海军事务之中。
这是一次由总统召集,由陈文强主持的小范围的国防工作会议,也是政府成立国防委员会的预演。新任陆军总长段祺瑞,次长蒋作宾,海军总长黄钟英,皆参加了会议。
宋教仁点了点头,对于军事,他并不擅长,潜水艇这东西到底有多大用处,他确实也不知道。不光他不知道,就是相当一部分海军军官也对此抱有疑虑,这与当前世界上对潜艇的总体认识有关。现在,各国海军对潜艇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普遍不足,仅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兵力用于近岸防御,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的一种偷袭武器而已。
“按照政府的推测,在亚洲,海军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陈文强缓缓说道:“我国的海军若与日本进行水面舰队主力决战,毫无取胜希望。作为一种补救和取巧的手段,我国才大力发展潜艇部队,并且由海军部成立了专门的潜艇战术研究小组。截止目前,这个研究小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说着,他转头望向李准。
李准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的。在进行了多次模拟演习之后,我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首先,潜艇的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好,这是其他任何兵器也无法比拟的,如果某一敌舰被我方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仍可能判断不清我方潜艇所在的方向,更不用说主动发现我方潜艇了;其二,潜艇具有较强的突击威力,它所携带的鱼雷是对军舰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假若一艘潜艇上的鱼雷发射管内的鱼雷同时发射,并且都命中目标的话,那么,迄今为止的任何种类的大型水面军舰都将被击沉或击毁;第三,对于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用潜艇消灭其运输船,用封锁和经济战手段拖垮日本,并不是异常困难的事情。总之,我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作战,虽无取胜把握,但应付的办法还是有的。”
陈文强很高兴李准等海军军官得出了乐观的估计,而且在潜艇作战思想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情况,使他对用潜艇遏制日本舰队,成功保卫青岛,更加地充满了信心。
要知道,在一战期间,潜艇的威力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仅德国潜艇就击沉英国等协约国的运输船5800余艘,约1400万吨。此外,潜艇还击沉了包括12艘战列舰在内的水面战斗舰艇190余艘。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倒计时,现在已经不能以年来计数,而是以月,以日来计算。懵懂的人是幸福的,陈文强有时真是羡慕他们,而他却要数着日子苦盼。
1913年十月,德国代表团抵达了上海,陈文强亲自赶去迎接,表示出了足够的礼遇和重视。在上海短暂停留后,陈文强陪同德国人沿津浦线北上,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此时德国代表团里面已经少了几个人,却是极为秘密的事情,不为外人所知了。
对于德国是否需要中国制造的坦克和战斗机,陈文强还是很有信心的。
对于德国陆军而言,欧洲战争意味着同时与法国和俄国作战。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