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明宫决>第一百三十五章:接亲

几个月后,二皇子与汪家小姐大婚,这里大致说一下明朝皇子成婚的礼仪。首先指婚:是由皇帝皇后认可的女子,内务府行文钦天监按照当时的风俗选取吉日,同时也安排出举行婚礼需要的人员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宫门外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王妃。”王妃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之后再选取日子,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王妃家见其父母,到达大门,王妃父亲身穿蟒服在门外迎接,皇子升堂拜,王妃父亲答三拜。皇子再以相同的礼仪拜见王妃母亲。离开时,王妃父亲送出大门外。然后初定:即民间的放定礼。选取吉日举行,皇帝赐给王妃家礼物、在王妃家举行定婚宴。内务府照例备酒宴五十桌,到王妃家设宴庆祝,并设乐队。所有不当班的公侯世爵、内大臣、侍卫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命妇,当日齐集王妃家出席宴会,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王妃母亲与命妇宴于内堂,程序也是如此。此为定婚宴。

成婚礼前一天,王妃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成婚当日,皇子蟒袍补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负责迎娶新人。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中堂。王妃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轿夫起轿,抬到皇子宫外,仪仗停止、撤去,众人下马步入。女官随轿到皇子住处伺候王妃下轿,引王妃入宫。随后举行合卺仪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妇负责。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王妃六肃三跪三拜,皇子二跪六叩、王妃四肃二跪二拜。成婚后第九天,皇子偕王妃回门,王妃家设宴招待。在王妃家停留不会超过中午。

皇家的婚礼,礼是一样没少,气派也是非同寻常,只是让人奇怪的是整个婚礼的过程二皇子根本没有出现,哪怕是最关键的拜堂时刻也是由二皇子的贴身太监捧了只公鸡举行的。原来事出有因,二皇子在结婚前的一天病倒了,好好的脸上长出许多红疹来,太医们都怀疑二皇子得的是天花,于是只能建议暂时隔离,以观后患。不想婚礼结束后,二皇子的病也就渐渐好了起来,脸上的疹子不是什么天花,只是一些青春期的暗疮而已!这着实让人虚惊一场。

这时,汪家的小姐也已经住进了马俪的承乾宫,小姑娘年纪虽小,却也还懂事,对人和气,对皇贵妃也是毕恭毕敬,皇贵妃也是十分喜欢这个小儿媳妇,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往汪家小姐的房里送,还不时地拉着她的手,说一些贴己的话,什么我自己没有女儿,就喜欢汪小姐这样的女孩子,自己压根就没把她当媳妇,就是把她当女儿看的,未来若是二皇子欺负了,自己是一定会帮着她的等等……说得小姑娘也是很感动超级小混医!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汪家的小姐总是规规距距,除了出门请安,就只会待在房里,做做女工,看看女德,这样一来也基本上没有见过王爷的面,当然,王爷也没有兴趣见她。

转眼就到了第九天,这日是皇子携王妃回门的日子,汪家早早地就备下了酒宴,等着二皇子与小姐回门。因为前期的庆典上没有出现,所以皇贵妃也是为二皇子备足了礼,让他能一次把这个欠给道回来的。

话说这个二皇子朱铭,也是仪表堂堂,气度非凡,只是从小有些傲气,从小虽不见父皇待见,但也还是很骄傲的,现在为了母亲的一些荒唐理由,与一个毫毛感情的小丫头结婚了,心中本就满腔愤怒,还好婚礼那些天自己长出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疹子来,也就可以不用走那些过场,自己也乐得轻松。本来还对这个洪家小姐有些愧疚的,当在母亲的宫里见到这位谦卑的王妃后,朱铭的愧疚感荡然无存,换来的是一副无所谓的鄙夷。但自己也拗不过礼节,这趟回门是逃不掉的,于是,只能陪着洪家小家回了门。

小两口来到汪家里,汪家还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二皇子的马车还未到门口,全家老小都已立在门口迎接。这女儿嫁给了皇帝的儿子,在人家看来是件无限荣耀的事,但对于汪家,却说不出得紧张来,一家人小心翼翼地恭迎着,生怕出了一点儿乱子。终于,回门的车队到了,只见二皇子一身傲气,只对汪大人说了声平身,就自顾着进了府。汪家二老也只能互相对望,跟在了身后。可怜的王妃根本没人理采,只能悻悻地跟在后面。好不容易一家人总算有了些融洽的氛围,这位傲气小王爷也给汪家二老送上了宫里备下的厚礼,汪家二老也与王妃说上了话。二皇子见着洪家小姐与家人亲热的空隙,溜到了洪家的后花园,想着吃完饭才能回宫,也就漫无目的地在花园里逛了起来。

汪府的门面倒是不大,在这后花园却不算小,而且园里景色雅致,也不乏趣味,小王爷走着走着,便也忘记了路,正想着怎么找到回去的路,只听前方传来阵阵悦耳的笑声,寻声而去,只见前面是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有几个小姑娘在捉迷藏,中间的小姑娘用丝绢绑住了眼,正在四处摸人,还没等二皇子反映过来,那小姑娘一把拉住了二皇子的衣袖,笑着说:“总算抓到你了!”说着一把拉下了蒙着眼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接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