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时国家才刚刚开始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到底未来经济体制怎么走,就是在高层也尚未统一。而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更是早已习惯于几十年来的情况:国家控制一切经济活动!所以,即便是身在工厂里,由于产品多年来都由国家统购统销,并不十分追求利润效益,大家普遍缺乏成本意识,主要关注于完成指标。
“志哥儿,东方红40可是要2600元一台啊,这个才几百块不算贵吧?一个生产队还是买得起吧?”陈卫国的话引得匡平和唐小舟很是赞同,他们都是厂里职工子弟,虽然不像陈卫国这样是厂长公子,但家里条件还可以,从小在厂里长大,对基层实际情况不是太了解。
“话可不能这么说。咱们40毕竟是重型拖拉机,不能比。上次回老家,我们那儿那种手扶拖拉机最便宜的才300多块呢”,周大可插言道,出身湘西落后农村的他显然更清楚一些。
“300多块的拖拉机?”陈卫国和吴燕丽们简直有点难以想象。毕竟,身在晋阳市这样的大城市,又是在一拖这样国有大厂里工作生活的人们,眼界总要高上一些,对于小型拖拉机尚且有些看不上眼,更不用说最简陋的手扶拖拉机了。
杨志虽然没有参言,但几人的对话反是引起了他的思考。毕竟自己穿越而来,这具身体的前主人又是一心钻研技术,对现在的社会情况不算了解。而手下的组员们对此也都有这样那样的各自认识。技术上现在是没任何问题,产品看来也挺不错。可想要在销量上成功,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啊!
兀自想着,杨志的目光随意停留在了旁边桌上。那里正放着几份有待处理的上周旧报纸。其中一份一拖的内部刊物-《一拖通讯》上头版头条赫然一行粗体字:晋东省领导视察我厂,就改革脱困作出重要指示,对呀,领导要了解基层情况,可以视察。我们小老百姓虽然没那么威风,但也可以出去调研啊!
受到启发的杨志顺手拿起报纸,却发现这篇报道配图里的几个身影有些面熟。这不是李市长吗?还有那晚的吴副司长和吴教授!杨志读完了这篇报道,才知道怪不得那天会有这么些领导,原来是为第二天的领导视察作准备。看来,自己顺利搞定的那台冲压机还真是挺重要的。不过杨志也没太当回事儿。然而,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这件事对杨志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思绪回到现在,杨志觉得调研的事儿刻不容缓。这样闭门造车绝对不行。
“你们先忙各自的事儿。我去找下领导。”没顾得上对其他人多解释,杨志就往隔壁的处长办公室走去。
快速地向汤阳汇报了当下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汤阳略作沉吟也就答应下来。作为目前处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又是这样的小事儿,汤阳自然直接拍板同意。
回到大办公室,杨志宣布了调研的决定。结果,除了仍旧钻研专著的严小明和稳重的周大可外,其他几人是轰然叫好。这一周多忙着推出试装车,几个年轻人都有点闷,正好可以换个环境。
陈卫国故作夸张地伸伸懒腰:“这下好了,可以松松筋骨咯。”惹得吴燕丽是一阵笑骂。
“头儿,具体怎么安排?”虽然磨合不算多久,但杨志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精神赢得了组里几人的一致认可,所以唐小舟这样称呼。
“咱们就分成两组,一组去供销社,农机局,机械市场,重点了解目前市面上其他轻小型拖拉机的状况。另一组去市里农运公司和郊区的粮食基地,主要关注实际的需求和拖拉机使用现状。”
考虑到周大可年龄较长,也比较了解情况,由他带着三人去郊区。杨志就带着剩下的陈卫国,吴燕丽,匡平去了解市场行情。
现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自然作罢。之后各自回家不提。
第二天一早,杨志这边几人在厂区正大门集合。坐上公交车赶往第一站:供销社。这车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那种电力公交,顶上拖着两个另一段挂在电线上的尾巴。
一路晃晃悠悠,终于来到了金河路上的省供销总社。扮作外地来购买拖拉机的顾客,杨志几人被领到了供销社大楼后面的空地上,这里有为数不多的几台拖拉机。“小同志,你们算是运气好的。这不,昨天刚到的一批机器,要不然你们可要白来一趟了。”负责拖拉机的销售员老黄指着机器,笑着说道。
杨志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这个时候,商贸流通体系还很不发达,拖拉机,汽车这样的大宗商品没有后世那种专门的销售商或是4s店之类的。很多小地方都不一定有卖,也就是大中城市供销社或者农机站这些地方有售,而且数量都不多。售完再进货。如果,确实量比较大的话,一般都会直接到厂家购买。杨志看着仓库里的6台机器,一眼认出左边第二是一台东方红40型中型拖拉机。旁边三台,看商标,应该是山北拖拉机厂的产品。虽然比不上一拖,不过山拖也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拖拉机厂。三台里两台中型,一台大型拖拉机。右边剩下的一台小型拖拉机杨志不认识,看了发动机罩上的铭牌,原来是川中省蓉城市一家工厂生产的,应该是中小厂家的产品。不过,怎么山拖的有三台,一拖才一台呢?晋阳不应该是一拖的大本营吗?杨志有些奇怪,不过今天任务在身,暂时没工夫关注这个。
刚开始这位黄姓销售员可没这么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