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钢铁风暴内>52章 奉天战役6

“快快滴,击退眼前的支那军!”步兵大队长攸田一男挥舞着指挥刀咆哮着。

面对着炮火遮掩下的第7旅猛攻,本繁庄不得不提前一步将带来的12辆坦克队分开使用,在各个阵线上支援头步兵对第7旅反击。

哒哒….

厚重的钢铁大家伙嘶吼着向第7旅士兵轧过来的同时,也喷吐着弹雨。日军在坦克上的发展并不先进,对于这个资源贫馈的国家来说,淘汰这种重达七八吨的大家伙,是一种极其浪费的行为,日军并不算高的钢铁厂量在满足造船需要的同时,无法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装甲部队,这些因素限制了日军坦克的发展。以至于十几年前从法国买过来的雷诺ft17现在还在使用。对着第7旅冲过来的2辆坦克便是如此。

机枪弹,步枪弹打在坦克上面跟挠痒痒似的,坦克上撒下来的弹雨却陆续打翻了七八名第7旅士兵。

“姜团长,我带队去干掉日军的坦克。”田见龙此时已经带着坦克连的8辆坦克赶到战区,面对日军拆开使用的坦克,田见龙还是有信心在局部对其形成压倒性优势的。

“不,两辆坦克而已,咱们的坦克金贵,打掉了没地方去补,你的那八辆坦克呆会要集中起来,一举突破日军的防线,至于这两辆坦克,交给战防炮就可以了。”姜立摇头说道。

“好钢用在刀刃上,日军在亚洲虽然是强国,但有些观念实在是太落后了,十二辆坦克竟然分散在6处地方分担士兵的压力,他们对于坦克的定义是作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若是把十二辆坦克集中起来对我军反冲锋,还真是个**烦。坦克的最大作用在于冲锋陷阵,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前,突破敌军防线,用其快速的进攻,让敌军没有足够的时间布置第二道防线,在这一点上,日军的研究跟德国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想不到姜团长也有研读过德国将军古德里安闪电战的思想,不过古德里安的闪电战也是建立在德国坦克性能更加优越,以及空中,地面火力支援更加完善的情况下,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实行闪电战的条件。”田见龙先是有些惊讶,没想到姜立的涉猎如此之广,竟然连德国装甲兵作战思想也清楚。

“因地制宜,日军的反坦克武器也甚为薄弱,我只要呆会你的坦克连充当起冲锋的任务,将在曹仲屯,下河湾村两个大队的日军截断,雷诺ft17的皮弱,我会安排足够的火炮协助你完成这个任务。先吃掉日军两个大队,压一压日军的锐气。”姜立淡然一笑。

“好,既然姜团长有此雄心,我就是舍了这一百几十斤也要奉陪到底,能一口气吃掉关东军两个大队的兵力,就是放在整个民国,有这种气魄的人也不多。”田见龙哈哈一笑。

“板载,板载!”看到两辆坦克将对面进攻的第7旅士兵压了回去。在对方火炮下苦苦煎熬的日军顿时欢呼出声,总算在一个方面找到出气的地方了。作为第二师团的劲座,关东军大多有着亚洲第一强军的骄傲,可此时在第7旅面前碰得灰头土脸,心里自然丧气,眼下终于在战场上找回了一丝自信。

可日军的兴奋很快凝聚在脸上,第7旅除了装备得最多的小口径迫击炮外,还装备了数十门3717上的坦克炮,以及机关枪要远多了,因为是平射,只要把炮口对准了就行,不像75山炮,野炮操作有技术性。

几门平射炮很快盯准了日军坦克。几炮下去,原本威风八面的坦克顿时化作一团火炬。浓烈的黑烟从坦克里冒出。高温灼烧下,坦克里所携带的炮弹再度被引暴,四散飞溅的零件使得坦克旁边的十几名日军士兵遭受了无枉之灾,惨叫连连地倒地,这些溅射的零件不比子弹的威力差多少。

如果是十几辆坦克一起行动,威胁性要大很多,几门战防炮根本不顶用,等姜立从别处调战防炮过来,这一处阵线已经让日军给反突破了。装甲兵的力量非亲临战场不能感受。说到反坦克武器,火箭筒是十分实用而且造价低廉的,携带也十分方便,对于一些简易的工事也有十分显著的打击作用。像日军的坦克,装甲车,运输汽车基本上是一炮死。只是现在还不能让这种武器问世,等兵工厂在陕北重建之后,姜立便把火箭筒搞出来。到时候又多了一项对付日军的利器。

其他几个阵线上也传来日军的惊呼声,显然第7旅的平射炮给日军带来了足够的惊喜,除了仓惶撤下去的7辆坦克,在激烈的交战中,便有5辆坦克被直接摧毁在阵线上,只是不开窍的日军此时一时间也不会去改变对于坦克的用法。

“报告,徐副团长那边报告已经准备就位。”杨彪一路小跑过来大声道。

“那便到时候了,王营长,看你的了。”姜立说道。

“放心吧,姜团长。”王继忠朗声一笑,爬到了坦克顶上打开盖子,向坦克连的士兵喊道,“兔崽子们,让东洋鬼子看看咱们东北军坦克部队的厉害!”

下面是一片应承之声,任谁在这种压着日军打的形势下心情都要舒畅不少。

“967营,973营随老子上!”姜立提起捷克式机枪大声呼喝,截断日军一旦成功,便能分段吃掉包围下的日军,可如此一来势必遭到日军疯狂的反扑,论狠劲,第7旅士兵仍旧与关东军主力还差上那么一点,不过姜立此时作为指挥官也光着膀子上阵,第7旅上下哪有不拼死作战的道理?

随着日军坦克部队的衰退,姜立以王继忠的


状态提示:52章 奉天战役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