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操而言,可以说赤壁之战就是宛城之战的翻版,这即视感要多强有多强,曹操几乎是完整的重复了一次当时宛城发生的事情。
对方的投降,自己的得意忘形,紧接着的惨败,历史只不过重复了一次。
【赤壁之战和宛城之战】
建安二年(197),曹操率军讨伐张绣,大军未至,张绣率部众不战而降,曹操甚为欢悦,后收纳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为姬妾,张绣感到恼恨。同时曹操又送金银给张绣部下的绕将胡车儿,张绣得知后,疑虑不安,和贾诩商议后决定反水。
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其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侄子曹安民甚至爱马绝影都命陨在这一战中,曹操凭借着曹昂送马才逃出升天。
可以说赤壁之战和宛城之战是极为相似的。
首先曹操在入侵南阳和荆州时都是不战而胜,幸福来的太突然,太轻松了,然后曹操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能力水平直线下降,开始志骄意满,瞎指挥,**上脑。宛城的时候不顾刚刚投降张绣的感受就开始挖人家的爱将,甚至染指人家叔叔的遗孀,最终逼反了本人心诚意诚的张绣,害死了自己的长子和众多部下。
而赤壁之中曹操在轻松得到荆州之后也是尾巴翘上天了,当时他看孙刘弱小,就过于轻视对手,自己带军作战更是瞎搞,结果被对方以少量军力几乎无损击败。
事后,曹操对其他人说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曹操的话在我看来更像是推卸责任,我就在想宛城之战后,曹操怎么不对身边的荀攸、郭嘉说:“戏志才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还写给孙权一封书信,里面是:“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而当年宛之战后曹操是在怎么说的,“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虽然其中曹操没有提及自己诱拐寡妇,夺人大将,但至少承认错误了,表明反悔了。
宛城之败是因为曹操自己的缘故,赤壁之败也是如此。赤壁之战中曹操没有做好疾疫的防范,选择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和对方开战,以己之短击敌之长,明明可以过江一战却偏偏要走水路,他明明知道黄盖可能是诈降,却不做好准备,让对方火攻袭击得手。
然而曹操却完全没有反悔自己的错误,思考失败的原因,就将这一败的缘由归到已经死去之人身上,归到疾疫之上,说的好像赤壁之战贾诩不在,没有向曹操提出反对意见一样,说的好像当初宛城之败郭嘉没有投靠曹操一样,说的好像郭嘉没提过南方疾病一事一样。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过的太顺利了,自从官渡击败袁绍之后,曹操就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在击败袁绍之前,曹操虽然挟天子而令诸侯,但不仅袁绍敢甩他脸色,袁术也主动进攻过豫州,吕布在得不到响应的地位后也是敢背盟对抗曹操,曹操集团当时更是四次讨伐张绣而不下,其外部局势也是接近于四面皆敌。
而在官渡胜利之后,袁绍不久就病死了,其子袁谭、袁尚内斗激烈,给了曹操可乘之机,高干、袁熙又基本是废物,北方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就让曹操轻松夺取,之后讨伐乌恒的阻碍也主要是曹操军对于塞外不熟悉,但这一点在田畴的帮助引导下最后得以改观。至于南下荆州就更不要说了,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则惨败当阳,都没有对曹操形成什么威胁。
在官渡之后曹操集团势力的迎来了再一次的高速发展时期,曹操本人也是势力的极度膨胀中改变了很多,他身边从不缺乏顶级谋士,但他对于那些谋士的态度却已经有些开始改变,曹操已经不在很看重别人的意见了。
当初在包围下邳的时候曹操听从了荀攸、郭嘉等人的意见没有退军,最终水淹下邳,消灭了吕布,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则和自己的军师荀攸心灵相通最终得以大败袁绍,在讨伐北方之际曹操也是听取了自己麾下谋士们的意见和讨论才做出了最后的决断。而赤壁之战则基本是曹操独断专行的结果。
当然赤壁之战也可能是因为荆州来的太容易了,所以曹操又犯了得意忘形的老毛病,就像当年的宛城之战一样,宛城一败曹操不得已吐出了刚刚到手的南阳,而赤壁之战最终的结果却也是那么的相似,曹操最终也失去了南下获得的大部分领土,历史这个东西果然一直在重复着。
【赤壁之战的影响】
首先赤壁之战是曹操十年余来继宛城之战后的第二次惨败,这一仗的失利直接打断了曹操集团一直以来速发展的势头,重创了曹操军,使其一统天下的趋势出现了重大波折,还给了孙权和刘备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为后世的三分天下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但是赤壁之战虽然中止了曹操的攻势,却没能结束刘备和孙权的危局,这一战后曹操的势力仍然占据了荆州,仍然跨过了长江,只要曹操保住荆州南部,那么孙权和刘备依然是在危机之中,因为他们的外部环境还并没有得到关键的改变,他们挡住了曹操的这一次行动,不代表下一次还能成功。
所以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不标准着战争的结束,赤壁之战只是孙刘联盟和曹操集团一场大规模战争中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战役,他们打退了曹操但却还没有资格休息,孙刘联军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