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13章 可能不一样的董卓

【董卓和党人】

历史上董卓杀戮众多,独断专行,但很少有人提及,在董卓最初入京之时,他提拔党人,重用党人,甚至率领三公等大臣上书,请求重新审理陈蕃、窦武以及党人的案件,将他们平反一律恢复爵位,还派使者去祭悼他们的坟墓,并擢用他们的子孙为官。

相反对于他的那些老部下,亲属们,基本上除了把他们武职升一下,任命了几个中郎将和校尉之外,不论在中央还是地方他的亲信中重量级的高官基本没有,这一点和那些宦官外戚有很大的不同。

重用党人和不重用亲信为高官这两点贯穿了董卓整个的执政生涯,直到他死在王允、吕布之手。

说董卓没有野心是假的,但要说他对于朝廷早有异心想取而代之这也不完全真实。

从董卓的表现来看他是心向党人们那一边的,对于宦官们是敌视的。

1.响应何进,不响应灵帝。重用宦官的灵帝在病危之时两度召董卓进京,但都遭到了董卓的拒绝,而灵帝死后,何进一召董卓几乎立刻上路;

2.驱除帮助宦官们的何氏残党。毒死何太后,杀死舞阳君,甚至还把何苗的尸体掘出来,取出肢解后砍为节段。

3.重用党人和士族。如周铋、伍琼、黄琬、杨彪、蔡邕、郑公业、何颥、王允等等。

从某种意义而言董卓是想拨乱反正的,但结果却是他越搞越乱,他重用士族和党人,反而尽失其心,想恢复天下太平却使得天下最终大乱,为什么?

不得不说,董卓的性格本身就不适合执掌朝政,他为人太过于残暴和粗鲁,管理一个国家,就像开一个瓷器店,干什么都要小心翼翼的,毕竟决策者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整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董卓这种权力基本不受他人制约的,他自己还不好好约束自己,结果就像一头不受约束的野牛冲进了瓷器店,结局可想而知。

当然董卓本人出身就是野路子,受到的士族熏陶不多,反而地处边疆那些蛮族对其影响很大,另一方面他本人的政治水准也不是很高,完全是靠着武力强行控制着朝廷,当然不受人待见了,士族和党人最终会和董卓对着干也是必然的。

但要说党人和士族们对于董卓完全没感情也不对。就以蔡邕为例子,他是被逼着为董卓效力的,董卓很是欣赏他,三日之内,先后升他为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蔡邕也是投桃报李,经常在董卓的宴会上鼓琴助兴,但这不代表蔡邕就放弃节操了,反而蔡邕是希望董卓能改邪归正,尽心尽力的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董卓,想把他拉回到正道上来。

所以蔡邕劝阻董卓杀卢植,提议让董卓改乘皂盖车,还劝说董卓不要称尚父。

哪怕就是周铋和伍琼,尽管他俩阻止了董卓通缉袁绍,还推荐了众多的“反贼”,但初衷未必不是为了董卓好,但“好心”未必能办“好事”啊。

说到底,董卓和那些党人士族们本身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他们怎么可能走到一块来啊。

【废立天子】

废立天子是董卓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董卓最初入京时他没干多少坏事的,也不是那么乱来的(相比后面),但为什么袁绍、袁术、曹操等一大批人都跑了呢,关东诸侯们为什么会那么众志成城的反对董卓呢,还不是董卓想废立惹的祸。

董卓在废立时根基太浅了,那时天下人还不清楚董卓是什么样的人,但董卓废立之后,大家都知道董卓是反派了,董卓在宦官之乱中拥护皇帝时的声望一下就成了负数。

至于董卓为什么想废立,原因可能很复杂,可能也很简单,复杂的前面我已经提了,为什么我说可能很简单呢?

因为董卓实际上的政治水平不是很高的,所以他可能压根就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刘辩不行,像他对袁绍说的那样:“天下的君主,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起灵帝,就使人愤恨。‘董侯’(即刘协)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胜过‘史侯’(即刘辩)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如果他也不行,刘氏就不值得再留种了!”

董卓自己有了野心,又感觉刘辩不行,所以才会废立的,如果刘协也不行,董卓估计就会自己上了。

有投石问路的意思。

【历史上的董卓】

姓名:董卓

属性:领导力(b+)董卓不是一个顶级的领导者,尽管他曾经很辉煌,但严格来说运气也很重要的

统率(a)董卓在历史上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他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打出来的

政治(c)董卓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依然要比西凉军的那些后来者好多了

谋略(b-)董卓能做到这个位置,本身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但大智慧是很少的

武力(a-)年轻时的董仲颖毫无疑问的是个好汉

总评(s)董卓是开启了整个三国时代的男人,我个人认为董卓入京之后三国时代的大幕才真正意义上被拉起来了

别名(称号):董仲颖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权臣、将领

官职:相国,太师

封爵:郿侯

家庭出身:边疆地主阶级

生卒:???---192

出生地: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

社会关系:略

主要经历:

??


状态提示:第013章 可能不一样的董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