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满地打滚各种求!】
尺许长的木块上,一头嵌着块光亮的铁片,正对着铁片的,是一根弯曲的青铜杆,杆头夹着块燧石,青铜杆的另一头穿过木块,与稍短一些的另一根青铜杆相连,短青铜杆则连接着扳机。
这便是左良玉带来的燧发装置了,楚凡试着抠动了扳机,立刻牵动了燧石杆头,猛地砸到了铁片上,一串闪亮的火花纷纷落到了铁片下的木头上。
楚凡注意到扳机很快复位了,翻过来再一细看,原来长短青铜杆连接的地方,绑着根牛筋。再看铁片下的木头,都已经烧得黢黑了,想来孙元化已经不知试过多少次了。
取下牛筋,楚凡下意识的绕在手指上把玩着,心里却在琢磨是应该用簧片还是弹簧来替代。
狭窄的船舱里原本只挂了一盏气死风灯,看到楚凡在仔细研究燧发装置,左良玉知情识趣地让人又拿了两盏灯过来,一时间船舱里亮度大增。
“孙大人真乃神人,鸟铳经此一改,装填击发大大简化……亦仙觉得尚有何处不妥?”左良玉打破了沉默,关切地问道——事关他手下兵丁的战力,由不得他不上心。
楚凡笑道,“不妥倒是没有,我在想能不能用更好的方法改进。”
说完他做出了决定,掏出炭条在纸上画出了弹簧的示意图,并注明了制造方法——用熟铁拉丝。
翻来覆去又看了一遍燧发装置后,楚凡问起左良玉鸟铳在实际使用中还有哪些大问题。
左良玉一一作答,除了吐槽鸟铳品质外,他还提到鸟铳最大的问题,“风雨天鸟铳一无所用,大风吹散锅中药粉,火绳遇水则难以点燃。”
听他说完,楚凡挠了挠头,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麻烦,金属定装子弹出现之前,好像一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能将药锅封闭起来,这个问题应该就可以解决了,仰头想了半天,楚凡想到了抗战时小日本用的三八大盖,那简简单单一个盖子,解决了多少麻烦。
对!加盖子!
在药锅上加一个盖子密闭起来,定装子弹使用前咬破底部,装填时用力挤压发射药就会从定装弹中落入药锅;击发时扳机不仅牵动燧石杆头打火,同时也通过齿轮牵动药锅盖板翻开;击发后利用弹簧使燧石杆头与药锅盖板复位,等候第二次击发。
这么设计的话,只需在孙元化的燧发装置上增加齿轮和药锅盖板就够了——齿轮早就有了,被称作“棘轮”,只是运用很少而已。
想到这里,楚凡在纸上将棘轮、药锅盖板画了出来,旁边加上详细的描述。
他手里在画图,嘴上却没闲着,把自己的设计详细地向左良玉讲解着,后者则像个小学生般老老实实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将楚凡的话给孙元化带到。
等到楚凡全部画完讲解完,左良玉脸上已满是敬畏了——在他看来,孙元化能够打制出燧发装置已经够厉害了,他这师弟还能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且据说这么改以后鸟铳就能在风雨天使用了,简直让他惊为天人。
画完图纸,楚凡又给孙元化写起了回信,边写边和左良玉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看似无心之举,其实楚凡在聊天的过程中从左良玉口中了解了现在大明军营的很多讯息。
大明的卫所兵制早已名存实亡,现在主要战力便是募兵的团营制。以左良玉的车右营为例,战兵月饷为折色银一两四钱,编制为二千人,按理每月应该拿到饷银2 两,可因为饷银从户部拨发开始,经过层层盘剥,各种名目的“损耗”、“飘没”,左良玉能领到七八成就不错了,这就是所谓的“陋规”,也就是潜规则。
所以明末武将吃空饷不完全是因为武将贪婪——文官们都把钱贪墨了,武将不吃空饷还能怎么办?难不成自己掏腰包?
领到的饷银也不是按人头发放,这就是明末军中另一个“陋规”——养家丁。
在关宁军中,一个将领的实力大小不在于他手下有多少战兵,甚至是什么职衔都不重要,关键是看他手里有多少家丁——当然,职衔不能说不重要,因为职衔关乎将领们能从文官手里拿到多少饷银,拿的越多,养的家丁就越多。
家丁是将领的心腹,他们的饷银远高于战兵,一般月饷在二两到二两五钱之间,而且在装备和伙食也比战兵好得多,地位当然也更高。
饷银是有定数的,家丁的饷银高,必然就会导致将领进一步吃空饷——还是那句话,他们总不可能自掏腰包。
所以车右营虽然编制是两千人,但实际的战兵连一千都不到,而他豢养的家丁多达50余人,在关宁军中算是中等水平。
一遇战时,将领们真正能依靠的,就是这区区数十人的家丁队伍了,而战兵大多数是摆设。
楚凡真是被这奇葩军制给弄糊涂了——中国人一向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样是上阵杀敌,同样是拿命去拼,家丁拿的钱差不多是战兵的两倍,战兵有心作战才怪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鼓励将领们把饷银全用来养家丁呢,像车右营这么多饷银至少能养四五百家丁,岂不更好?
“若不养战兵,上官点检之时如何能糊弄过去?”左良玉解答了楚凡的疑惑,却让后者更加愤懑了。
一个月花一两四钱银子养的战兵,唯一的用处就是在点检时糊弄上官!
这就是大明的将领!这就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