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的儿子——子上的生母死了,但子上没有为她穿孝服。子思的门人感到迷惑不解,就请子思说:从前您的父亲为生母带不带孝?子思回答说:带孝。门人又问:那么您不让您的儿子子上为生母挂孝,这是什么道理?孔子的嫡孙子思回答说:从前我父亲的做法并不失礼;依照礼,该提高规格时就提高,该降低规格时就降低;我孔伋怎么敢和先父相比呢?我的原则是:只要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是阿白的母亲;只要不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不是阿白的母亲。所以,孔家的人不为生母挂孝,是从子思开始的。
孔子说:三年的丧期,孝子有两种拜法;一种是先拜而后叩头,这种拜法突出了对宾客的恭敬,这是顺礼的;一种是先叩头而后拜,这种拜法突出了孝子的哀思,最符合情理;三年的丧期,应强调的是悲痛伤感的心情,所以我赞成后一种拜法。
孔子终于把父母合葬在防地之后,说:我听说,古时的墓地上是不积土为坟的;现在我是个四处奔波的人,不可以不做个标志。于是就在墓上积土,高四尺。孔子先从墓地回家,弟子们还在墓地照料,一阵大雨之后,弟子们才到家。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迟?弟子们回答道:防地的幕因为雨而坍塌了,我们在那里修墓。孔子没有做声。弟子们以为孔子没有听见,连说了三次。这时,孔子才伤心地流下眼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积土的。
孔子在正室前的庭里哭子路。有人来慰问,孔子就以丧事的主持人的身份回拜。哭过以后,孔子召见从卫国来报信的使者,问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已经砍成肉酱了。孔子听了,就叫人把正要吃的肉酱倒掉,不忍心吃它。
曾子说:朋友的墓上有了隔了一年的草,就不该再哭了。
子思说:人死了三天而行殡礼,这时,凡是随尸体入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加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三个月以后下葬,这时,凡是随着棺材入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加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虽然丧服把三年作为期限,但除去丧服以后也不应该忘掉双亲;所以君子一辈子都在怀念双亲,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思亲过度而有损身体;因此,只在忌日才不做叫人快乐的事。
孔子很小就死了父亲,所以不知道他父亲的墓是葬在五父这个地方。长大后,母亲又去世了。孔子想要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但弄不清父亲的墓是殡是葬。问了一些见到的人,都以为是葬。孔子不知如何办才好。最后问到曼父的母亲,才知道是殡。然后才能够将母亲和父亲合葬在防地。
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以喊号子。邻里有停殡等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戴丧冠不应该使得冠缨打好接后还有下垂的部分。
虞舜时期开始用陶制的葬具,但尚且没有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夏代时期在陶制葬具的外边,又加了砖绕在棺材四周作为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殷人开始用木材做内棺和棺材外的套棺。周人就除了木制的棺材和套棺以外,又加上两样遮挡灵柩的装饰物:墙和翣(sha)。真是越到后代越讲究。周人用殷代的棺材和套棺来葬十六岁到十九岁夭殇的人,用夏代烧土为砖绕在棺材四周的制度葬十二岁到十五岁夭殇的人,用舜时陶制的葬具葬八岁以下夭殇的人。
夏代崇尚黑色,办丧事入殓都在黄昏,战车用黑马驾车,祭祀用黑色的牺牲。殷人崇尚白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正午,战车用白马驾车,祭祀用白色的牺牲。周人崇尚赤色,办丧事入殓时都在日出,战车用赤马驾车,祭祀时用赤色的牺牲。
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讨教说:丧事该如何办?曾子回答说:我听我的父亲讲过,通过哭泣来抒发悲哀,通过披麻戴孝来表示纪念父母对自己的无限恩情,通过喝粥度日来表示孝子的不吃美味,所有的这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用布来做出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卫国的习俗;用帛来做出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鲁国的习俗。这些属于小节,不必完全相同。
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怎么不把受诬陷的情况向父亲讲明白呢?太子说:不可以,父亲他老人家不可以一天没有骊姬,我如果把事情讲明,骊姬必然获罪,这样一来。岂不是伤了他老人家的心吗?重耳说:那么为什么不逃往他国呢?太子说:不可以,他老人家给我加上的罪名是谋害君父,试想,普天之下哪有接纳谋害君父之人的国家呢,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劝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个人并不觉得自己死得可惜;尽管如此,想到国君年纪已老,继承人年龄又小,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这使我放心不下;如果您肯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申生将怀着对您的感激而死。申生行过再拜叩首之礼,就自杀了。由于申生一味地敬顺事奉尊长,所以谥号为“恭世子”。
鲁国有个人,早上行过大祥除服的祭祀,晚上就唱起歌来了。子路听见了,就讥笑此人太着急享乐,孔子则说:由!你责备别人就没个头了吗?三年的丧期,时间也够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