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熟知的很多成语都是出自《左传》,比如:东道主、退避三舍、及瓜而代、言归于好、魑魅魍魉、狼子野心、外强中干、表里山河、厉兵秣马、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城下之盟、尔虞我诈、贪天之功、假途灭虢、经天纬地、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居安思危、一问三不知等等。☆→,..

《左传》是我国最早最详备的完整的编年史书,同时也是一部长于修辞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左传》与《春秋》合编,成为儒家的一部经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派所谓的文其实是指文化,主要是历史经验、政治哲学、以及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方面,《左传》正是《春秋》的绝好辅助材料。孔子之后,孔门弟子要系统地总结孔子遗教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有了《春秋》这样的简明提纲,有了《左传》这样丰富而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它的印证,自然就深切而明了了。

《左传》在史料和写作方法上,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不少取材于《左传》。总之,这部搜罗广泛,丰富多彩的史学巨著,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小说、戏剧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左传》还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辩论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它的目录如下: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下面,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左传》。

*********

2.《左传》全文欣赏

在写《左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鲁国。

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是姬姓,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汉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小国,并夺占其他国家的部分土地,成为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和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鲁国先后传25世,38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西伯侯姬昌之子,以姬发、姬旦最贤。姬发就是周武王,姬旦就是周公旦。武王伐纣之后,天下仍未归心,武王却得了重病。群臣恐惧,太公、召公想到文王庙为武王占卜运势。周公旦说,且慢,不能以此困扰先王。于是他设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嫡长子孙姬发,勤于政务劳于国事,不幸重病;如果列祖列宗因为上天的旨意而不能为王发消灾解难,那么请以我来替他受罪吧。祷告之后,才去占卜,卜得吉,而武王病情好转。鬼神之事,暂且不谈,而周公之用心,可谓良苦。


状态提示:第543节 鲁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