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西月>第七十九章 张端字无末

正当董卓开心作乐之际,殿外忽然走进来一人,步伐稳重,穿着是军旅的打扮,身材健硕,披着铜制铠甲,戴着一副锃亮的头盔,殿侧的侍女和侍卫都看不见他面容与表情。

他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下,低下了头,恭敬地问候道:“太师,别来无恙,属下奉命前来大殿,敢问太师相召,有何要事吩咐。”

董卓见到来人,并没有停止寻欢,只是稍微整了整身子,把身材娇小,穿着暴露的貂蝉挪到了自己粗肥的一只腿上。然后才开口说道:“张端啊,我听李儒说,你最近跟随军侯韩奎前往弘农一带剿灭了刚刚起义的农民,立下了赫赫战功,真的假的啊?”

“李儒大人所言为真,端随韩将军一路征讨,连斩起义农民近千人,首级现已在载车运往长安的途中,不日便可押到;只是,我军侯韩奎将军冒死陷阵,被那群乱民的木棍敲中脑袋,回到营中时,久治不愈,已经身亡了。”

张端双手抱拳说着,眼神中看不出内心的丝毫情感波动,他的脸庞因为长时间在外作战而变得沧桑,嗓音也因为要训斥麾下的士兵而变得粗犷。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已经从当初的什长升到了屯长,手下掌管着百人的部众。

当然,连续在外征战的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昔日的好友赵月,此时正在洛阳积蓄力量,汇聚千人,准备与天下诸侯争锋。

董卓听完张端的战报,非常满意地看了看这个忠心耿耿的战士,却对韩奎阵亡的消息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伤感。

在董太师的脑海里,对张端是有印象的,他知道张端是从小兵做起,一步一步打拼到现在这个职位,非常的不容易。

片刻的沉吟,董卓亲了一口貂蝉,然后带着笑意,美滋滋地对张端说道:“嗯,韩奎死了,那就好生埋了吧。张端啊,我念在你忠心不二的份上,连升你两级军阶,提你为军司马的职位,除掌管韩奎昔日的那个曲,再分一个军侯给你当下属,听你调遣。”

“谢太师!”张端面露喜色,叩头谢恩道。

他高兴的是,如果他有了更多的士兵,就可以再多派人手去寻找他长皎兄弟的下落了,这一年多来,他不止一次派出手下的人到处打听赵月的下落,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回复。迁都以后的这段时间,他又和手下众士兵一起忙于征讨境内的反民,所以不得不将此事耽误了下来。

“张端,我觉得你将来在我军中,必成大器,”董卓开心,继续说道:“不过你今年年岁也不小了,也没有个字,这样吧,我给你取个。”

张端闻言,内心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连忙低下脑袋再拜道:“谨遵太师之命!”

董卓一番思量,又和貂蝉窃窃私语了一会儿,这才想出了“无末”二字,取其开端以后,绵长久远,没有尽头之意;更暗含张端的前途无量,会一直效忠于他。

这个文雅的字,董卓是想不出来的,还是貂蝉在他耳旁吹的风。

“你可满意啊,张端?”董卓使劲儿揽着貂蝉,然后指着张端问道。

张端虽然识字,但却没有什么大的文化,听到这两个字,只道是太师亲赐的,万分高兴之下接受了,然后果断地答道:“张端谢太师赐字,今后必当鞍前马后,以死报效太师!”

董卓听后,眯着眼睛,却忽然缓了口气,像是对着张端,又像是对着大殿里的其他将军、谋士,有些严肃,又饱含深意的地说道:“近来,我听说一事,年前被我烧毁的洛阳城,有人接手了。”

众人听后,满头疑惑,纷纷交头接耳起来。就连站在最文官末端队列的贾诩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看了董卓一眼,不像是在瞎说,于是心中暗暗地思量:这洛阳乃是残破之地,且位于各路诸侯之正中,堪称兵法里的“死地”,究竟是哪个世家的后辈,敢冒如此风险接管洛阳?

张端跪在殿下,也不知道董卓忽然对他提起此事,有什么目的。

只见董卓继续说道:“我听说啊,那个人也不是别人,就是个平头百姓,只不过好像是一时心血来潮吧,竟然从嵩山上把那个所谓的蒙氏后人请了下来,去洛阳落脚,说要什么重建洛阳,倒是引得一群无知的难民纷纷投靠啊,别说,现在已经发展的有模有样了。”

“此人不是别人,好像是张端将军的一个同乡旧友,叫什么赵月吧。”

张端一听,大惊失色,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

赵月虽然和他关系非比寻常,但他有多少能耐,张端心中还是有数的,那个傻兄弟不仅为人善良单纯,更是肩不能抬,手不能提。

要说他在某场战争中战死了,张端相信;可要说他请来高人,自成一方诸侯,而且还将城池发展得井井有条,打死张端,张端也不会相信的!

贾诩眯着眼睛,眼珠在眼眶里不断地转动,他看着董卓和张端二人的反应,心里却对赵月有了独到的看法。

蒙氏后人这个称谓,在谋士策者这个圈子意味着什么,贾诩当然知道;而赵月如果真的把他请下了山,想必还是有些本领的。

最让贾诩惊奇的是,洛阳虽为“死地”,可对于毫无身份地位的平民来说,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因为那里残破,那里荒凉,所以百姓们只要有人引领,便会尽心尽力的跟随。而不像那些大郡城,士族豪绅就足以将到任的朝廷官员逼走,何况想要占据城池的诸侯?除非引兵前去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张端字无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