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在街上遇到吴公子,这才知道你一直代我去探望吴家婶子。”秋云一怔,绿莺拉她坐在旁边绣墩,握住她的手拍了怕,点头感激道:“难为你了,一直替我奔劳。”
秋云笑了,摇着头:“姨娘这是折煞奴婢了,并不算奔劳,都是奴婢乐意的。”
绿莺心内更加点头,当初身边春巧、夏荷、秋云、冬儿四个丫鬟,唯觉秋云最是稳妥。后来因为进了冯家,只带了春巧秋云两个,经年累月一对比,她还是更信任秋云些,也因此引得春巧偶尔顿足埋怨过她两回“姨娘偏心眼儿”。此时一想想,她的眼光自来没错。
“我知道你是怕我又对他起心思,这才瞒着我的。”绿莺笑着说:“不过以后倒是不用再去了,身份特殊,该避的嫌咱还是得注意。”
秋云顿了下,才笑着应是,转身又回去做活。
绿莺想起甚么,咦了声,四处环顾一圈,连忙问着春巧:“昨儿咱们买的那两本书,怎么没瞧见,放哪了?”
春巧先是蒙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昨儿老爷忽然来寻姨娘,她便与旁人一起避了开,正巧手里捧着书,就直接去了书房。待她从书房小心翼翼将书捧来,绿莺先翻起了《本草纲目》。幼时曾读过此书,她记得珍珠能入药。果然,上说: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除面斑。止泄。
嘴里咀嚼了番,放下这本,又去翻了另一本《天工开物》,其五金篇里有云: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
“......如果妇女经常用它来粉饰脸颊,涂多了就会使脸色变青。”绿莺一句句解释给春巧听,心道原来姬姨娘说得竟半分不差,只是珍珠粉的,今后倒没机会用了,实在烧钱。更可况汴京城里连她的朱粉芳都是假货,还去哪里买真品呢。姬姨娘说她的粉是在老家收的,浙江诸暨,内穿钱塘江,渔业繁荣。她送自己的那罐,巴掌大的盒子,就需要整整五两银子,相当于布衣人家三口人四五个月的嚼用了,更别说还需要浙江到汴京这一路的车马人力上的花费。
“姨娘啊,为何胡粉擦脸,越擦就会越黑呢?”春巧好奇地问道。
“我哪知道啊,书上没写。”绿莺又往后翻了翻,可惜前人并没解惑。她看了看春巧,又招呼秋云:“把我的脂粉丢了罢,不能再用了,你们要不也别再用了。”
“可是......”春巧瘪着嘴,摸了摸脸:“奴婢擦了粉,就觉得细腻多了,否则就坑坑洼洼的。”
绿莺摇摇头:“总归不是甚么好东西。”
接下来两天,风平浪静,冯元那晚说走着瞧,这“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她“好瞧”。总这么惦记着,心悬着,倒还真不如立马将手段使出来,给她来个痛快。不过除了这个,日子过得算相当惬意,短短两天时间,豆儿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吃食,很少有挑嘴的时候了。
就说那奇奇怪怪的咸鸭蛋,都不用绿莺上手,豆儿自己将那圆咕隆咚的鸭蛋啪地往桌上一磕,皮剥了,只要拿筷子往那白白蛋清上一捅,油就滋一下往外滚了蒜,衣裳穿得极多,扒了一层又一层,好不容易看到瓣儿了,那瓣儿还穿了不少衣裳呢,又是扒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没皮可扒了,露出最里头的小蒜仁儿,豆儿才珍珍重重将它放在嘴里,一脸珍惜享受地品尝酸甜脆爽。如此,为豆儿穿衣已经不是难事了,人家自己醒了就开始嚷着要起床穿衣,因为急着要去捅鸭蛋扒糖蒜。
除夕这日,傍晚时分,灯笼、春联、年画、祭品都已就位,南门宅子喜气洋洋,绿莺让大家白天晌午觉多睡了两个时辰,就等着夜里一起守岁呢。鸡鸭鱼肉都已剥皮剖完,饺子也包好,就等她一声令下就开始开灶。
正是一片热闹间,忽然来了顶冯府的轿子接她,将众人惊了个大马哈。冯元没来,领头的也不是德冒,而是冯管家身旁一个得力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