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听闻那些红毛碧眼,只不过是些洋夷而已,徐乙居然称他们为人?不免得有些过了吧?”张之洞虽然对洋人的事同样关心,但骨子里的那种大国士子之气,让他有些瞧不起这些外族,听到徐乙把洋夷称为洋人,冷冷一笑,毫不客气的反驳了一句。
“就算是夷,可那毕竟还是人嘛……”徐乙不以为然地笑着答道,接着问道:“孝达兄,想我大清泱泱上国,坐拥百万兵甲,却打不过万里而来的上千洋人。虽说其中有朝中小人之因,但也有其它的根源啊。别的不说,光是洋人的兵舰、利炮就远远高出我大清一筹,而如今世界的变化又是一日千里,洋人其实在许多方面已经早就走到了我们前头,就连林公、魏源先生也提倡放眼望世界,师夷之长以制夷,难道……我们就不能称他们为人么?”
张之洞默然想了半响,缓缓地点了点头。
“……洋人好重利,他们行事通常考虑以利当先,凡事必先看是否有利,再比较利之大小决定所为。这在常人看来,或许大违圣人之教诲,但我却觉得,正是这个利字,才能让洋人变得如此强大!”
“徐乙兄……这话怎么说?”
大家都没想到,徐乙一开口就先谈到个利字,要知道在儒家的千年熏陶下,言利是很让人非常看不起的,可徐乙的这一番言论,似乎非但没有因为洋人重利而看不起他们,反而有赞扬和效妨之意,让他们觉得有些奇怪。
徐乙笑了笑,慢慢把当初与奥弗顿从结识、交手、再相互利用到最后联手对付法国人的那些事一一道来,最后又把相送奥弗顿时,奥弗顿临行所和他说的那番话讲了出来。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不存在任何友谊,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有相互之间的利益……”这句话,让在坐的人都一愣,转而陷入了静静地沉思之中。
“徐乙,这话……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曾国藩回味着这话的含义,若有所思地望着他问道。
徐乙摇了摇头,微笑着不语,曾国藩奇怪之下,琢磨了一会,才明白了徐乙以前为什么不说的道理,点了点头。
“此话虽有些太过,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张之洞幽幽叹了口气,站起来说道:“看来这洋……人,的确如同徐乙兄所言,以利为本!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事……”
“以前的事?”沈翰宇有些不明白,忍不住出言问道。
“先秦之事!”张之洞低沉地答道。
“不错!正是先秦!”除徐乙外,曾国藩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拍案赞道。
张之洞点了点头,说道:“各位!想春秋战国之时,天下群雄,诸家争鸣,凡事也以利者为先!为壮大自己,吞并对手,各国无不各派使者,或用兵、或用计,使臣奔走四海,为其国争利,不正是像当今世界一般吗?”
“孝达兄所言极是!”徐乙点头说道:“当年战国,如今天下,虽说形势稍有差异,其实说起来是同一个局面。大家来看,如今我大清地处中央,就如比当年三晋之地,虽大却虚弱无比,而西方各国就如当年的六国之众,尤其是这英吉利,堪比强秦。列强对我大清,虎视眈眈,恨不能瓜分取而代之,而我朝内外却依然做着天国上邦的梦,看不清这天下的变化,如我大清不再奋起直追,将来之事不堪设想啊!”
瞧着徐乙在桌面沾水用指画出来的地图,听着他的分析,所有人全觉得背后冷汗直冒,惊愕无比。
虽说在坐的全是当今俊杰,但毕竟不像徐乙有过接触洋人的经历。所以,虽然经历这些年大变有些隐约的领悟,但不能完全看透其中奥妙也是正常的。经徐乙这么一提醒,再把现在的形势做个比较,当即就醒悟了过来,随即而来的就是一阵阵的心惊。
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默默看着那副徐乙用水画出来的地图,直到它渐渐变淡……再到消失。
虽然大家都没说话,但所有人都心情沉重,面露忧色。徐乙拿先秦之事来做比较,并把西方强国放到了当年六国的位置上,虽然有些骇人听闻,但仔细想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几年前的战争,和就在眼前的三国合约,这些与先秦之事何其相似?如果真的像徐乙所说的,以天地为棋局,有强国有心重效“祖龙”之业的话,那大清危亦!中华危亦!
“徐乙兄,那我大清现在应该怎么办?”沈翰宇年纪最轻,忍不住急迫地问道。
徐乙刚想开口,却又忍住了,他故意露出既无奈又欲言而止的样子,摇了摇头。
“怎么了?这里又没外人,徐兄有什么话不方便说的?”几人都奇怪地看着徐乙,出言问道。
“办法不是没有,但异常艰难,而且是否可为,也尚不得知……”徐乙看着他们的表情,暗暗觉得好笑,见关子卖得差不多了,这才叹声答道。
“究竟是什么办法?徐乙不妨明言。”张之洞有些憋不住了,急急问道。
徐乙先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再把门牢牢关上,这才回到桌前,压低声音,把自己一直以来琢磨着怎么学习洋人,解商开禁等事中挑选出一二,细细讲了出来。
“徐乙!你……你这是要效仿古之商殃,实行变法?”曾国藩越听越心惊,失声问道。
“谈不上变法,只能说变革而已。”徐乙微笑着看着曾国藩,纠正道。
“变革?可就算是变革,也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