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铁骨>第一三九九章 安毅发飙

苏州,留园,第三战区作战总结会议正在举行。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端坐主位,他的左手边坐着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右手边坐着战区参谋长安毅。

顾祝同的一排,端坐着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新赶至苏州的第十一军团司令上官云相。而安毅一边,则坐着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第五十四军军长霍揆章。

分属各集团军、各军团和各军的师旅级主官,分坐在后面几排,偌大的房子挤得满满当当的。

听完参加第一阶段战斗的各级军事主官的汇报,冯玉祥、顾祝同先后表扬了第九集团军在攻坚作战中变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会议室里便沉默下来。安毅看了一下,只见冯玉祥老神在在,优哉游哉,顾祝同闷头看着手头的文件,一句不发,其他将领或是神游物外,或是闭目假寐,丝毫也没有检讨一下力求改进的意思。

安毅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这段时间的战报我一一看过了,也亲临战场观察了两天,我发现我们的进攻中存在诸多问题。既然各位尊长、师长、兄长都没有开口的意思,那我就抛砖引玉一下。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战术制定是有问题的。纵观战局演变,日军并没有利用其自身具有的机械化装备,发挥其快速机动的特长,通过大纵深的侧面快速迂回,实现对我军的反包围,以求打破攻守平衡,反而一再实施正面的防守和反攻,形成了残酷而又低效的消耗战,我们的战术就应该更具有针对性;我发现北伐都过去快十年了,我们的军队仍然沿袭着一些北伐时不好的习惯,明知道我军的单兵素质比不上对手,重型武器也不如日军的情况下,竟然不智地实施地毯式的密集人海攻守战术,而且机械呆板地试图不惜代价守住每一寸土地,而不是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攻击日军的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的人力和战略物资资源这些表现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在以后的作战中进行改正;“其次,我们对武器装备的运用很不合理。根据我这两日的调查,明明各军各师都装备有三七战防炮,为什么不全部拉出来,配属到一线攻坚部队,对付日军精心构筑的堡垒?日军并不是所有的工事都修筑得像公大纱厂、汇山码头那样坚固,只要用三七战防炮直射日军的射击孔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战斗,为什么非得用人命去填?这样的无谓消耗有价值吗?还有,我们的坦克只知道猛打猛冲,不注意侧翼保护和坦步协同,连丁点儿效果都没有达到就被日军给歼灭掉了,这算是怎么一回事?我宁肯大家不懂,也不要不懂装懂,这样的消耗会导致我们原本就薄弱的工业生产能力吃紧,而且会极大地打击官兵的士气。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要尽量考虑周全一点,想想所部有哪些武器装备没有用到,想想我们对某些新型武器,是否需要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不成熟的战法,是否需要先进行验证一下,再做出最后的决定?要尽量发挥前线官兵的主观能动性,献计献策,用最佳的方法来打击我们的对手;“再次,在整个战役发起之前,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日军坚固的街头堡垒,以及来于自黄浦江面的舰炮威胁?有没有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怎么样才能扬长避短,在打击日军的同时,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我亲眼目睹我军一支进攻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复了一条街区,结果迅速招到日军舰炮的轰击,一个营或者说是被打残了的一个团的官兵,差不多全死在了这一轮舰炮攻击之下,而且日军还利用我军进攻中出现的这个短暂空挡,迅速在原地构筑起坚固的工事,把这条街区变成了消耗我有生力量的血肉磨坊。日本海军第三舰队长期在长江流域驻守,比起我们的中央海军,更加熟悉长江和黄浦江的水文状况,对于日租界的情况,更是了解的一清二楚,我想他们的炮手,闭着眼睛都能命中其炮击观察员引导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攻打日本人牢牢控制的租界,是一个很考验人的问题,因为日军的300毫米以上的舰炮,一炮下去,一栋楼就没了,我们需要向里面填多少人才能把日军的舰炮喂饱?

“第四,我们许多将士,到现在还没搞清楚,我们现在是在抗日的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日军的飞机、大炮、舰炮的攻击,一点儿都不知道隐蔽和保护自己。今天从南翔来苏州的路上,我特意绕道去杭州湾的金山卫去看了看,当时正好是中午,我的乖乖,整条海岸线上空全部都是浓浓的烟雾,当时我还以为是部队在搞隐蔽训练,结果靠近一看,哟呵,感情全部都在做晌午饭,各个部队的炊事班,生恐我们的对手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想着方儿地把烟雾效果制造得大一些,甚至几支部队的炊事班凑在一起埋锅造饭。诸位,想过在战时这样做的恶果吗?日军的舰炮射程可高达二十公里,可以想象一下日军舰炮齐射时的威力,若是在我军吃饭时来这么一下,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第五,我们的野战医院,简直就是怎么形容呢?乱七八糟,乌合之众!每支部队军委都下拨有建设野战医院、购买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的专款,但我今天逛各军各师的野战医院一圈下来,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呢?住的地方脏乱差就不说了,有的医院医疗器械根本就不齐,甚至还有医院连最基本抢救治疗的


状态提示:第一三九九章 安毅发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