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铁骨>第二一四六章 儋县光复

/div>

王五镇东北部的大屯村一线,从新州出来的i军,也面临和南面i军相似的情况。

i军自入夜时分发起的进攻,由于炮兵遭到安家军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压制,支援火力严重不足,i军迅速陷入困境。

不过,手中没有多少牌可打的藤原秀真已经孤注一掷了,他把麾下两个联队派了出去,用人海战术轮番冲击二团的防线。

二团把各营、连所有的迫击炮集中起来,分成一个个打击小组,严密封锁i军的重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阵地,又充分利用通用机枪和自动步枪火力,一次又一次地把逼近阵地前沿的鬼子兵击退。

鬼子对这样的战术极不适应,安家军的武器不管是she程、she速还是火力密度,都远远地强于i军,而且i军非常依赖的掷弹筒和轻重机枪几乎被安家军的迫击炮追着打,不要说瞄准,就是发she都成了极为艰难的事情。

鬼子赖以进攻的火力全部被安家军压制,这样一来,除了靠速度冲击别无他法,几百米的冲锋路线,尽管经受过严格训练的鬼子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战术规避,无奈前方的火力和度太厉害了,分为三个波次进攻的六个大队的i军,在两三百米的冲锋距离上竟然一口气损失了三百多人。

惨重的伤亡,让从新州镇赶来、亲临一线指挥的藤原秀真非常心痛。可是这位没有多少实际指挥经验的指挥官心中非常明白,现在部队不能撤。只有一口气击穿安家军的防线,与南方的部队胜利会师才有生路。否则等安家军完成部署,覆灭是迟早的事情。

战斗异常的惨烈,i军进入两百米距离的时候,安家军阵地上所有的自动步枪一齐开火,从各个方向上组成交叉火力,立马将鬼子的冲锋队形给遏制了。

双方你来我往的对准,可是基本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只要一个鬼子打完子弹上膛,立刻就会有几颗子弹连续追打过来。

不过。由于近卫二师二团没有在一线投入所有兵力,在单位密度内,鬼子的兵力占据绝对上风,而且i军的战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见到自己这边吃亏,在参谋长渡边加信大佐的建议下,藤原秀真立刻下令,把所有的轻机枪全部调到一边,其他火力用于封锁正面,然后在两翼派出重兵迂回进行包抄。

这一招果然奏效。由于兵力相对逊se于对手,同时安家军竭力避免在单位密度内部署太多兵力以减少伤亡,二团在犬牙交错的一线阵地南北两翼的重火力严重不足。

即使是这样,i军也未能讨得了好。

嗷嗷直叫的鬼子兵眼见着就能从侧翼攻进安家军阵地,可是迎接他们的却是更加猛烈的弹雨和无处不在的手榴弹。

安家军部署在二线的部队,在i军向两翼运动的时候,也跟着进行兵力调整,同时部署在三线、四线的高平两用机枪,及时调整she位。火力密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达到最大,陷入疯狂状态的i军一批批被撂倒在地。

连续几lún_gōng击不利后,藤原秀真终于意识到,原来两翼也不是安家军防线的弱点,不得不再次集中兵力,对正面进行强攻。

激战一直打到黎明,i军倾尽全力发起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倒是在战场后方的安家军近卫第二师与第一空降师完成了兵力集结。

空军战机也在初升的旭i照耀下,出现在了战场上空。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调兵遣将,近卫第二师两个团和空降第一师五个团全部运动到位,总兵力一万五千余人,虽然没有坦克、重炮等重装备,但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等一应俱全,尤其是拥有空军和陆航部队的支援,可以对i军地面防线形成全面压制,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十二i上午八点,随着陈楚天少将一声令下,安家军对儋县新州方向的i军的总攻正式开始。

低空中,由四十多架武装直升机发she的火箭弹,铺天盖地,接连不断地落在i军仓促构筑的防线上。

数平方公里范围内,一瞬间便承受了三四百发火箭弹的轰击。

而在远近的天空中,挂载100公斤、250公斤和500公斤级航弹的俯冲轰炸机,一次次地从高空中高速冲下来,对i军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和兵力集结点进行重点打击。

早已经被烧得光秃秃的地面,在连续剧烈的爆炸中发出痛苦的呻吟,大地悉悉索索地颤抖着,碎石、烟幕、火光冲天而起,把原本晴朗的天空完全给遮蔽住了。

震耳yu聋的爆炸声刚刚停歇,第一波三个营的安家军官兵,率先冲出掩蔽部,在硝烟的掩护下,从北、中、南三路,快速地向i军防线运动。

“哒哒——”

冲在前面的官兵,前进了约五百多米的距离,终于抵近i军阵地前方三百多米处。

这时,南边近卫二师三团四营负责的战线上,距离冲在最前面的二排仅仅二十多米处的一个小丘下面的树丛,突然被人从里面掀开,露出一个由沙袋堆砌的掩体,几十厘米宽的she击孔中喷吐出密集的火舌。

弹幕瞬间倾泻而至,把几名进攻中的安家军官兵击倒在地,其他将士迅速卧倒。

“火箭筒——”

随着排长段志波少尉一声怒吼,两枚火箭弹几乎同时在she击孔两侧炸开,爆炸掀起的尘烟,顿时遮蔽了掩体里鬼子兵的视线。

两名配属到二排的火焰喷she兵。瞅准机会匍匐前进,身手矫健地来到了i军掩体前方。主she手举起喷


状态提示:第二一四六章 儋县光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