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第十七章 平楚策
水军南下,在长江入海口的定海、岱山、普陀等地建立水营,时时窥伺杭州湾,稍有懈怠,则沿长江侵入内陆,南楚为了保全东南各府县的安全,必然将水营重兵置在吴越之地,如此一来,南楚之兵力都集中在吴越和江淮,西面巴蜀自然空虚,我军正可趁虚而入。”

李贽听到此处,不觉站了起来,在室内负手转了几圈,兴奋地道:“好,好计策,朕怎么从没想到可以这样使用水军,原本朕准备在据有荆襄、淮南之地后,调动大雍所有水军渡江而战,却从没想到可以调动东海水军牵制南楚兵力,这样一来,我专而敌分,不论南楚在蜀中、荆襄、淮南、吴越何处露出破绽,我军皆可趁虚而入。”

我也站起身道:“虽然如此,江南防线毕竟稳固,若是陆灿择几处紧要之地死守,我军缓急难攻,故还需用计,不论何等坚固的防线,守备之人若有缺陷,就是可乘之机,巴蜀余缅,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唯承陆氏余威,不足为惧,一旦南楚朝中有变,则巴蜀必定有隙,姑容图之,襄樊容渊,虽然有才有识,只可惜心胸狭窄,此次陆灿立下盖世奇功,他却是苦守襄樊,心中必然生出不满,若令人趁机间之,使其生出怨怼争功之心,则襄樊可乘,即使不能一举夺下襄樊,也可毁去襄樊主力,令容渊再无支援江淮之力。淮西石观,此次立下大功,必然被视为陆氏一党,陆氏若败,此人定受牵连。如今陆灿虽然掌控军权,可是朝政仍在尚维钧之手,且南楚国主即将亲政,素闻赵陇才能平庸,必然会被尚氏利用对付陆灿,而陆灿虽是忠义之人,却并不迂腐,为了保全南楚战力,必然会作出一些令赵陇、尚氏不满之事,文武不合,君臣相忌,南楚倾覆不过是指顾间事,只是其中变化莫测,需小心经营才是。”

李贽连连点头道:“随云一向谋定而后动,其中细节倒也不必详述,朕决意筹立江南行辕,令齐王为帅,督军南征,随云随军参赞,不知道卿意下如何?”

我坦然道:“敢不从命,只是陛下不如令太子殿下为副帅,总督辎重粮饷一切事务,一则为齐王分忧,二来历练太子。”

李贽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隐忧被江哲解开,不由笑道:“也好,当初朕和六弟都是冲龄从军,骏儿如今已经十六岁了,也该历练一下,就是麟儿,也不妨随军出征,过上几年,朝中又多一员大将。听说那南楚陆云、石玉锦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却能够阵斩朕的猛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想来骏儿和麟儿也不会比他们逊色。”

我脸色微变,一揖到地道:“臣死罪,纵放陆云,还请陛下惩处。”

李贽摇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朕听骏儿说过了,我大雍猛将如云,难道还会忌惮一个小孩子么,就是将来平了南楚,卿若想保全什么人尽管和朕说就是。”

我黯然道:“陛下厚谊,臣心领就是,只是陆氏忠义,臣早已心知肚明,恐难保全。”

李贽也是长叹不已,窗外仍然漆黑一片,我和李贽就在灯光之下,细细的探讨着平楚的种种计策,浑然不知时光流逝,窗外飞雪无声无息地洒向大地,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

不知何时,我和李贽谈兴还未淡去,窗外已经是东方发白,宋晚进来催促李贽回宫,李贽一边着衣一边笑道:“随云,记得昔日赏雪赋诗,随云才惊四座,如今窗外飞雪连绵,卿何不赋诗一首,以抒心臆。”

我的心情此刻已经是豁然开朗,只觉得如织飞雪都透着丝丝春意,不由逸兴横飞,推开窗子,望着满园飞雪高声吟道:“连空飞雪明如洗,忽忆清江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注1)

李贽拊掌道:“好一个‘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朕也有一诗咏雪。”说罢推开房门,走向园中,朗声吟道:“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注2)

我听后不由高声道:“陛下此诗,英风豪气,胜过臣百倍。”

李贽朗声大笑,踏雪而去,已经在外面伺候的侍卫内侍,皆是匆匆追去。只有段凌霄仍然站在窗前,望着李贽背影,道:“若非此等人杰,焉能驾驭江随云这般奇才,段某今日方知,我们败得理所当然。”在他身后,小顺子微微冷哼,转身出了房间,自去服侍江哲去了。

注1:黄庭坚《咏雪诗》

注2:张元《雪》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平楚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