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红色苏联>149.第149章 夺岛行动

虽然在后世解密的资料里,米格-31是在81年才进入军队服役的,但是,米格-31的研制,早就开始了。在别连科还没有叛逃之前,米高扬设计局就计划在米格-25的基础上,搞出具有强大雷达、可以下视下射而又速度快、航程远的截击机。

75年的时候,这种截击机就已经开始试飞了,而在装备部队之后,这款截击机依旧在后续地进行试飞,直至后世,这款截击机也是俄罗斯独一无二的法宝。

相比现有的战机,这款截击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大的作战系统!虽然苏联在电子技术方面是落后的,但是,这款战机完全弥补了以往的不足,机头装有sbe-16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还拥有中远距导航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apd-578数据链路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等。战机的强悍性能,甚至可以当做一个小型的预警机,指挥四架同型号或者其他型号的战机作战!

如果现在就有米格-31,那美国人的雄猫战机,猝不及防之下,说不定还会吃亏!

只是不知道现在这款战机的进展如何了啊,至少也得是机体,航电都完备了之后,才能够拉来实战啊,尤其是相控阵雷达跟r-33导弹的协调,如果有技术问题,那仓促上阵,更加危险。

“报告,乌斯季诺夫元帅来了。”就在这时,外面一名副官的通知,让会议室里的人顿时一阵激动。

乌斯季诺夫元帅!在座的很多人,一年都见不上这位国防部长一面,现在,国防部长居然亲自来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安德烈也是心中一惊,乌斯季诺夫来了?来干什么?肯定不是来颁奖的,再想起刚刚布尔曼中将的话,这战争,十有八九是真的要打起来啊!

“元帅好!”当乌斯季诺夫走进来的时候,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众人对这位国防部长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各位,听闻我们远东军区,狠狠地教训了美国人,我非常高兴,现在,我从莫斯科,带来了总书记的亲切问候!”乌斯季诺夫说道。

又是一片鼓掌声,安德烈猛然发现,原来大部分的领导都一样,喜欢沉醉在这种气氛中啊。

“不过,美国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肯定会有新的花招,为了继续沉重地打击美国人,为了给我们的远东营造一个良好的态势,为了让我们的太平洋舰队获得一个优良的港口,总书记,******批准了我们的夺岛行动!”乌斯季诺夫说道:“我们要在十天之内,展开这次行动!”

夺岛行动!肯定是要打北海道了!安德烈看着四周的人,军区的高官们表现很平常,看来是已经提前得到消息了,而师一级的主官,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安德烈感觉到身边的曼尼茨基少将推了他一下,说道:“难怪我们萨哈林岛最近半年来新驻扎了第五坦克师和第73近卫摩托化步兵师,原来都是为了跨海作战!”

美国人为何会急于对萨哈林岛进行侦查?在黑鸟侦察机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居然动用民航客机侦查?就是因为美国人觉察到了萨哈林岛上的驻军数量突然增多,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关注!

萨哈林岛布置着苏维埃的远程弹道导弹,空军和防空军的部队很多,这可以理解,但是,这个岛屿没有被从地面入侵的可能,所以在这上面布置大量的陆军,那就有问题了。

现在在会场的这些人,官职最低的都是师长,他们或多或少知道些什么,但是知道的不是很完善,而现在,国防部长亲自来这里了,下达了振奋人心的任务,夺岛之战!为太平洋舰队找一个优良的出海港!

这是当初二战时期遗留的问题了,必须要得到解决!

听到了曼尼茨基少将的话,安德烈也是心中振奋,终于要打了!从萨哈林岛到北海道,只隔着一个宗谷海峡,海峡最小的宽度,仅仅有四十千米!

可惜这里的海面无法结冰,如果像更北部的海面,北部的鄂霍次克海之类的海域,冬季一旦结冰,坦克甚至能直接开动过去!

所以,苏维埃想要占领北海道,那肯定也得是以萨哈林岛为跳板,而且,以苏维埃的陆军的强大的战斗力,上去一支坦克部队和一支摩托化部队,足以横扫整个北海道了。

关键的问题,就是奇袭!在美国人反应过来之前,苏维埃的战车已经驶在了北海道上面,造成既定事实!到时候,美国人想要怎么支持岛国?从夏威夷调动陆军过来?美国陆军刚刚结束惨痛的越战,肯定不会再陷入一个泥潭。

美国人就一直防着苏联呢,北海道都没有美国人的驻军,美国人生怕冲上第一线啊。

所以,美国人支持岛国人的方式,就是空中支援,只要挡住了美国人的空中打击,美国人就得被迫接受现状,坐在谈判桌前谈判。

现在的美国总统,可不是那个整天打仗的老布什,只是个窝囊的卡特而已。

“这次,我们的太平洋舰队,会配合陆军的登陆作战,要尽快登上北海道,我们的防空军,任务也是很艰巨的,我们预计美国人会有一轮猛烈的空中打击,我们必须要顶住,掩护好我们的陆军。”乌斯季诺夫元帅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在场的都是防空军的主官,听到乌斯季诺夫元帅的命令,立刻齐声答道。

“具体的作战计划,会下发到每一个人


状态提示:149.第149章 夺岛行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