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红色苏联>973.第973章 轰爆核弹

全球所有的导弹技术,几乎都来自于二战时代德国的v2飞弹,美国获得了德国的技术人员,而苏联则是从一枚v2飞弹的原型上开始起步的。

所以,最初的导弹,都是液体燃料,而这种液体燃料,有着诸多的不便,因为具有腐蚀性,很多需要发射前才能够加注,又因为燃料有毒,在加注的时候相当危险,而且,一旦发生燃料泄露,整个发射基地说不定都会变成死亡地带。

所以,液体燃料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弹道导弹的优势,固体导弹才是方向。

固体导弹的燃料直接在生产的时候,就装填在了导弹内部,省去了复杂的燃料加注,检测等步骤,几乎是等待导弹自检完毕之后,装订目标数据,就能够发射,甚至,导弹提前装订了十个目标,如果需要打击的就是这些目标的话,那就更迅速了。

所以,超级大国在完成了有无的问题之后,都在迅速地向着固体导弹迈进,美国研制出来了民兵系列导弹,就是这样的产物,这一系列导弹有三种型号,60年开始研制,65年装备部队。弹长17.55米,弹径1.67米,起飞重量33.1吨,战斗部威力为100至200万吨***当量,射程11260公里,命中精度560米。

最初的民兵1型导弹,很快就退役了。现在主要装备的,就是民兵3型。

这种导弹弹长18.26米,弹径1.67米,起飞重量35.4吨,携带装3个弹头的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威力为17.5万吨***当量,射程9800至13000公里,命中精度185至450米。

分弹头也是新一代导弹的特性,虽然弹头的当量减小,但是增加了拦截的难度,当一个弹头突然分出三个弹头来的时候,简直就是拦截者的噩梦!

同时,弹头上段,还具有变轨飞行能力。

就向苏联人彻底展示一下美国的先进科技,不是他们能够拦截的!

操作台前,操作人员全神贯注,系统已经启动,两名主操作官,已经将钥匙,全部插到了操作台上,一排排的仪表灯点亮,现在,就等着命令下达!

终于,从空军一号上,传来了发射命令!

发射!随着命令的到达,两名主操作官,同时将自己的钥匙拧动半圈,输入密码,获得授权,接着,按动操控台上的发射按钮!

瞬间,整个操控室,传来了一阵剧烈的晃动,那是导弹发射带来的震动!

750吨的发射井的盖子,在液压机构的作用下,已经打开,盖子的两侧几米之外,两个排烟孔里,冒出了一股白烟,接着,在发射井中那巨大的导弹,开始了起飞!

初期的发射,是相当的缓慢的,导弹的加速需要时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冲击力,打在下面的基座上,让整个发射阵地都在不断震动,炽热的火焰中,导弹被推出了发射井!

这是一枚硕大的导弹,从外面看,是如此的壮观,如同蛟龙出水一般,它,就是美国最强悍的武器,洲际弹道导弹!

进行部署之后,这还是第一次进行实弹射击!

导弹的尾部,拖动着火焰,导弹在继续向上爬升,速度也开始变快。

发射成功!

只要导弹离开发射井,就算是发射成功了!只是,操作人员没有半点的兴奋,他们知道,自己刚刚放出了潘多拉的盒子,而大战,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惨烈地发生!

通体乳白色的导弹,尾部拖着浓烟,在它上升的过程中,下面几乎全部被白烟笼罩,它的速度,越来越快!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太空中,西徐亚人已经严阵以待!

导弹发射的红外辐射,瞬间就被导弹早期预警卫星发现,数据在半秒之内,就被传递到了西徐亚人上!采用了最新的电子技术,高速的cpu芯片在快速计算着,经过了两秒,拦截运算完成,接着,又用了两秒的时间,西徐亚人的发动机喷气,调整自己的轨道。

整个拦截过程,需要五秒的时间,到现在为止,西徐亚人还没有真正地拦截!

因为,真正的拦截,根本就不需要时间,以光速来衡量,地球上的任何距离,都是相当短的,短到光会转瞬而至!

现在,就是如此!

随着所有的准备完成,西徐亚人下端的塞西亚激光系统,终于开始了爆发,2兆瓦,最大功率,持续一秒!

强悍的激光束,从内部气体激光器中产生出来,通过前方的透镜,进入茫茫的太空之中,瞬间,就进入了大气层!

在大气层中,激光会不断地衰减,而且,因为大气层的密度不同,还会产生折射,这也是激光武器攻击大气层内的时候受到制约的一个原因。而苏联的科学家,已经解决了复杂的空气折射的计算问题,更重要的,就是因为电子技术的进步,在西徐亚人中,已经可以完成这些复杂的计算!

激光束,穿越了大气层,虽然光束开始弯曲,却依旧准确地飞到了正在爬升的民兵导弹的弹体上!

激光束,是竖着过来的,持续一秒的激光束,正好将上升阶段的民兵导弹,从弹头一直烧到了弹尾!

当然,没有等烧到弹尾的时候,整个导弹,已经炸开了!

灿烂的焰火,在发射基地上空炸响,一团炽热的火球,出现在天空中,负责观测的导弹部队,瞬间就傻眼了。

“快,躲避!”留在基地里的人,瞬间就反应过来,那枚导弹,可是携带了货真价实的核弹头的!本来是射向美国另一端的靶场


状态提示:973.第973章 轰爆核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