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甲午崛起>1336 海牙和埃玛王后

德国和英国当时在欧洲是暗中对立的,1879年的这个时候,在亚洲势力最大的是英法,其次是荷兰和西班牙,所以德国需要扶植华国来对抗英法这两家。

卖给华国武器等也是必要的,主要是希望华国能拖住法国和英国在亚洲兵力。

让英法同盟在和中国的对抗中流光血,自己在欧洲再收拾残局。

德国当时买武器给华国,相当于扶植代理人帮自己打击对手还能捞一笔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军购这一点上,同原本历史中的满清一样,华皇的首选也是德国。

“好的,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答应道。

“对了,把我们和意大利谈判的一些细节告诉德国人,再把同德国人的谈判细节告诉意大利人,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从法国和英国购买军舰的想法。”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好的,陛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让狼们互相抢肉,最后抢到的都是骨头。”

“不光是这样,还能给英法一种错觉,我们是真的有诚意和他们缓和关系,即便是他们没有炸死我。”萌总裁微微一笑。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看着华皇淡然自信的表情,眼中都是柔情,觉得华皇越长大越有人格魅力了,做事越来越大气。

以前华皇遇到一点事情就很爱先发一通脾气,现在则碰到再难的事情,都能够轻松面对,只有碰到羞辱华国的事情,又暂时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情况下,华皇才会有些不高兴。

其实华皇的这趟欧洲之旅,一路上都是在受辱,即便是比较热情的罗马尼亚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对于华皇来说也同样是在受辱。

因为他们对待华国,仅仅是将华皇当成一个小国的君主,这明显不符合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华皇凌晨坐上的前往荷兰的火车,东西都来不及带走,比利时统计局的人会在之后两天帮助运往荷兰,一部分东西会提前运往德国柏林,那里将是华皇访问欧洲的终点站。

欧洲的铁路在这个时代已经十分发达了,华皇在当天上午便到了海牙。

作为荷兰的政治中心,海牙这座城市的建筑,处处凸显着王室风范,大气、庄重且不张扬。

如果说阿姆斯特丹过于喧闹杂乱、鹿特丹过于现代的话,那么海牙应该可以代表荷兰风格的城市了。

海牙的王室风范,应该也是荷兰人的性格决定的,他们崇尚自由、开放、但做事严谨且计划性强。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荷兰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

古罗马时代,莱茵河南岸的地区先是属于“比利时高卢”省,后归于“日耳曼行省”。这里的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则是高卢人,而这些高卢人在移民时期也融合了许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兰克人从这里迁移到高卢,并在公元五世纪建立起了强大的墨洛温王朝,后来发展为查理曼帝国。

中世纪时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到了十六世纪初,因为复杂的王室联姻,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统一起来。

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

1556年帝国皇帝卡尔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将西班牙和低地(被称为北方省)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其他地区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统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

就这样,北方省属于西班牙王国。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新教加尔文派的迫害,爆发持续80年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

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区域)成立了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被认为现代荷兰的开始。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联盟正式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

战争在继续,直到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才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的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数目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荷兰也是最早同华夏接触的列强之一,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


状态提示:1336 海牙和埃玛王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