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秀才的逆袭>第二百二十一章 山东局势

击溃了顺军的船队后,对于那些惊慌逃走的船只,任思齐并没有下令追赶,而是让船队就在海湾中停了下来。

此处所在应该就是后世的青岛了吧,前面的海港正是青岛港。港阔水深,是优良的天然良港。

逃走的顺军已经消失无踪,可对面的岸上隐隐约约却有着好多人影。

形势不明,任思齐不愿贸然上岸,下令把被救上船的顺军俘虏带上来,他要盘问岸上的情况。

对于掉入海中的顺军士兵,岱山军并没有让他们在海中自生自灭,而是就近把他们捞上了船。

站在面前的顺军俘虏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高高的个子身形却非常削瘦,蜡黄的脸上满是菜色,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被带到任思齐面前,还未等盘问,就惊慌的跪倒在甲板上,连连磕头。

“行了,别磕了。我问你,你是哪里人,是谁手下的士兵?”任思齐问道。

通过询问,任思齐得知,面前的这个俘虏是本地的农民,刚刚加入顺军还不到十天。属于顺军青州防御使刘德成的部下。

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后,向北方各地委派的大量的官员。整个北方地区都纳入了大顺的治下。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在一片石,顺军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击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

得知顺军退出北京后,北方各地心向大明的士绅们纷纷举事,打着“擒贼复明”的旗号杀掉大顺委派的官员,举兵造反。

山东河北各地都发生了对大顺政权的叛乱,在德州,乡绅赵继鼎、程先珍等人发起了叛乱,推举逃到该地的明宗室奉国中尉朱帅鏙为盟主,假称“济王”。

叛乱很快席卷山东河北各地,先后有四十多个州县杀掉了大顺的官吏,重新举起了大明的旗帜。

原明朝把总李士元也带着几十个人在青州发起了叛乱,大顺青州防御使刘德成便派手下将军程双伟,带着五百精兵,追剿叛乱的李士元部。

李士元部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数千人,可是哪里是精锐的顺军的对手,一战之下,全军被击溃,李士元带着残兵退往胶州湾,最后被程双伟逼着上了崂山。

很短的时间内,顺军治下的山东仅仅剩下胶东少数州县,为了震慑地方,维持顺军对山东的统治,程双伟决定对李士元赶尽杀绝。他驻军胶州城,大肆招募新军,把李士元逼得在崂山上无法下来。

这就是任思齐通过俘虏嘴里了解的胶州湾附近的形势。

“本地民生如何?老百姓能不成吃上饭?流民多不多?”任思齐又问起了流民情况,因为他不愿千里来到山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募流民。

而这名俘虏对本地百姓的生活情况的回答,就一个字,惨!

最近这十几年来,天气越来越冷,导致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变长,可是北方又连年灾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往常一亩地能产一石多的粮食,现在能收回种子就不错了。

可是庄稼减产,该交的税赋却一点儿不能少,反而越来越多。剿饷、辽饷,压得百姓们抬不起头。今年的赋税交了,官府却还要提前征收下一年的,很多地方的赋税已经征收到崇祯三十年。

交不起赋税怎么办,只能卖掉祖辈留下的田地,沦为地主家的佃户。可是即使没有了土地,人头税、劳役,还是压得你直不起腰,很多百姓只得拖家带口,逃离了家乡,逃入山中,成为了流民。

据这名俘虏所说,就在北面的崂山,就有着数以万计的流民。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关外的满清多次入侵,数次到山东抢掠。

就在两年前,多尔衮带着数万清兵破关,各地明军不敢抵抗,只能闭城自守。京畿一带早被历次的抢劫弄的破败不堪,清兵便向山东洗劫而来,连连攻破城池,杀死藩王官吏数千人,抢劫金银数百万,几十万山东百姓被挟持到关外为奴。

清兵的入侵造成了更多的流民,为了躲避清兵,鲁中一带的百姓们拖家带口,逃向胶东海边。

据俘虏所说,流民的生活非常之惨,很多地方野菜树皮吃光了只能吃观音土,食人现象更是不稀罕。

在这胶州湾一带,要好上一些,毕竟靠着海边,靠着被波浪冲击上来的鱼虾,也能养活一些人。任思齐看到的海岸上隐隐约约的人影,就是捡拾鱼虾的流民。

而这名俘虏正是流民的一员,为了口吃的才加入了顺军程双伟的部下。

通过审问俘虏,任思齐对附近的形式有了详细的了解。流民遍地,应该很容易招募。

可是在招募流民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应对附近的两方势力。

顺军程双伟部,有精锐士兵五百,新募军两千,以及刚成立的水军一千,刚刚被自己击溃。

叛军,或者说明军李士元部,士兵数千,都是流民组成,盘踞在崂山。

看着远方的海岸,任思齐思索了良久,决定先按兵不动,就呆在海上。毕竟这次所带的船虽然有二十多艘,可士兵只有四百多人。

自己诺大一支船队闯进了胶州湾,双方势力肯定会有所反应。那就等他们的反应吧。

任思齐并没有等上多久,天刚微黑,一只小船从北方崂山脚下划了过来,一个使者被引上甲板。

来人是个四十余岁的汉子,高大魁梧,其身高在岱山军中只有熊二可以与之比拟,脸膛黝黑、满脸的络腮胡须,站在那里气势逼人。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山东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