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莫斯科1941>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墙战术(下)

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进攻纳雷夫河右岸登陆场的德军装甲师,被击退了,第70集团军的主力,也陆续地渡过了纳雷夫河,进一步地扩大了登陆场的面积。按照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他们将从这个方向,从北面向莫德林要塞发起攻击。

远在莫斯科的朱可夫,从总参谋部那里得知罗科索夫斯基调集部队进攻莫德林要塞的消息,专门给他打来了电话,开门见山地问:“罗科索夫斯基,你打算夺取莫德林要塞吗?”

“是的,元帅同志。”罗科索夫斯基态度恭谨地回答说:“只有夺取了要塞,华沙的北面才不会受到威胁。”

朱可夫等他说完后,不置可否地说道:“说说你的计划。”

“由于莫德林要塞的特殊地形,我们从正面发起进攻的话,不光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不会取得多大的进展。”罗科索夫斯基对着话筒说道:“因此我命令第70集团军的部队,渡过了纳雷夫河,并在右岸地区建立了登陆场。我的想法,是从两个方向同时向莫德林要塞发起攻击,即第70集团军由北面发起攻击,而第48集团军由东面进攻,使德国人首尾不能相顾,这样我们拿下要塞的把握就大大增加。”

朱可夫想了想,随后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在莫德林要塞的北面,是与烽火台相连的连绵起伏的城墙,我担心你们的行动,会处于德军的监视之中,因此我还是建议你,从东面对莫德林要塞发起攻击。如果兵力不够的话,我可以向最高统帅本人建议,将古谢夫将军的第47集团军地调给你们。”

罗科索夫斯基的心里虽然知道从东面进攻,整个进攻路线都处于德军炮火的封锁范围,但想到能多一个集团军归自己指挥,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形势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因此他在略作思索后,便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两天过后,第47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和第48集团军的主力,都进入了攻击位置。

为了及时地了解战场的形势,罗科索夫斯基在炮击开始前两小时,带着两名参谋来到了第47集团军的先头营里。为了便于指挥战斗,他专门携带了一部电话,他到达营指挥所后,通过这部电话,与古谢夫和罗曼年科取得了联系。

他在电话里对两位将军说:“我目前正在前沿,待会儿等我军的炮击结束后,你们如果看到空中升起了红色信号弹,那就是代表着进攻;如果是绿色信号弹,就表示进攻取消。你们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元帅同志。”两名站在电话机旁的集团军司令员响亮地回答道。

炮击开始后,各种口径的火炮、火箭炮,都朝着德军占据的要塞开火。德军的要塞很快就被硝烟所笼罩。观察所里的指战员见到这一幕时,都不禁欢呼起来。

但好景不长,德国人很快就进行了还击。数以千计的炮弹从要塞的炮台飞出来,落在了进攻部队的出发阵地上,给集结在这里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待在观察所里的罗科索夫斯基,见到这种情况后,不禁眉头紧锁,他心中暗想:德军的炮兵火力如此强大,我们怎么能进攻呢?如果不把敌人的炮火压制下去,那么我们的部队将在进攻的途中,被炮火消灭得干干净净。

想到这里,罗科索夫斯基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他吩咐拿信号枪的参谋:“参谋同志,你立即出去发射绿色信号弹,通知古谢夫和罗曼年科,让他们停止射击。”

古谢夫和罗曼年科两人虽然看到了停止进攻的信号弹,但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还是给罗科索夫斯基打来了电话,专门核实此事。罗科索夫斯基听到两人的声音后,便肯定地说:“没错,两位司令员同志,我的确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敌人的炮火密集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为了不让我们的指战员去做无谓的牺牲,因此我命令暂时取消进攻行动。”

东面的进攻,因为德军的炮火终止了。而北面的第70集团军,依旧按照原来的计划,从北面对莫德林要塞的外围发起了攻击。由于敌人的炮火都集中在东面,北面用来实施拦截的炮火,就要弱得多。第181师的先头部队顺利地接近了外围城墙。

巨大条石堆砌的城墙,高达二十多米,指战员根本爬不上前,因此先头团的团长便用迫击炮轰。谁知炮弹打在城墙上,只炸出了一些小坑。

得知外围的城墙高大坚固,万尼亚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苦笑着对参谋长说:“参谋长同志,我光听说要塞的内围城墙,可以抗住七百公斤炸药,没想到这个外围城墙看起来也不差啊。你说说,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炸开敌人的城墙呢?”

参谋长正在为难时,忽然有战士从外面进来报告:“师长、参谋长,第3077近卫火箭炮营到了,目前就停在外面。”

听完战士的报告,参谋长忽然临机一动,对万尼亚说道:“师长同志,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您看是否能用火箭炮,轰击德军的城墙?”

对于参谋长的提议,万尼亚想了想,最后摇着头说:“我看不行,火箭弹消灭暴露的目标还行,要轰击城墙,效果可能不理想。”

虽然万尼亚否定了自己的提议,但参谋长还是心有不甘地说:“我们不妨试试嘛。”见参谋长如此坚决,万尼亚终于点头同意了。

两人把火箭炮营的营长叫进来,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营长听完后,皱着眉头想了想,最后点着头说:“两


状态提示: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墙战术(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