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回到书中,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
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额,这个,看来佛家的神仙不能在凡人面前出现啊,不但自己不能去,猴儿八戒沙僧准佛仙也最好别去。只有圣僧没办法,得去交旨啊。
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
金刚对八戒沙僧的态度,明显是瞧不上的。从中就刻意看出来,包括如来在内,佛家对他俩都是这样类似的看法。
李世民可巧正好在,就简单问询了唐僧一些事情,然后大家回到长安皇宫。
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曰,“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
这个内容,是老吴延续了前人的写法,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在内。
唐僧将取经经过说了一遍,但是也将到了灵山遇到了佛家的刁难索财等内容也说了下。最后将通关文牒取上来,李世民看了。
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这里就产生了一些疑惑了,就是怎么会有狮驼国印?为何不是钦法国印?而且也缺少了铜台府印和天竺国印。
吴承恩应该不会出此笔误,只能猜测,关于西游记中很多内容被李春芳给删改了,却是没有在此处予以更正。
关于狮驼国,说明老吴和李春芳对待严嵩的看法不一,或许老吴没有将严嵩写的那么严重,就是说并没有到了害国的地步;而李春芳认为严嵩的确是个误国奸臣,就将其内容给做了夸大处理了,留下了许多纰漏。造成了关于狮驼岭、国很多地方的描写内容(包括之后老吴的一番感慨)存在着诸多矛盾,一个是唐僧的关文中有狮驼国的大印扣章;另一个就是那只狮子,在乌鸡国的时候是个阉货,到了这里一点也不像是个太监啊。还有就是它和唐僧师徒应该认识的,但是却都跟头一次见面似得,形成了难以解释的谜团。
灭(钦)法国这个可以理解,当时的国王还来不及更换印章的,但也怀疑李春芳给作了一些改动。
最后的铜台府几乎可以肯定,那两回书的内容被老李做了巨大的修改,几乎全盘重写了。
这个天竺国印也是难以解释的,书里面明明刻意提及了国王用印的。琢磨再三,唯有一个揣测。老吴没有安排让天竺国王用印,而李春芳却是以为吴承恩的笔误,所以给加上去了,但是在最后却又忘了补充的。或者李春芳也在里面,做了大量的改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知道,天竺国其实泛指的是印度。而印度在公元639-653年的时候,是有大小很多国家割据的,还没有完成统一,是不可能有天竺国这个通用印章的。
西游记里面怀疑有删改痕迹的地方还有第九回至第十二回(唐王李世民下地府及举办水陆大会);第四十四回至第四十六回(车迟国唐僧师徒和三个大仙斗法)。或许其它地方还有,但是却难以看出来了。
唐僧师徒吃饭后,回到了洪福寺,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当晚睡了。
第二天李世民赋诗一首,做了个总结。唐僧也看了看,请李世民给起名。唐太宗说就叫“圣教序”,又曰,“朕才愧珪璋,言惭金石。至于内典,尤所未闻。口占叙文,诚为鄙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循躬省虑,腼面恧心。甚不足称,虚劳致谢。”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在公元628年即贞观二年西行取经,公元645年回来之后,李世民让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这个圣教序,是在公元648年即贞观二十二年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