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督军>第一百六十五章抄家(上)
赖不在话下,对上东洋泼皮,却是水土不服,不知从何着手。万一再引起高丽之战那样的战事,谁又担的起责任。

他拉着赵冠侯,推心置腹“冠侯老弟,韩大帅与我乃是至交,大家有话,也没必要藏着。这一件公事很难,上面催的紧,刚大帅在那追着要,想要敷衍不容易。可是想要拿人,就更难了。万一闹出国际纠纷,再演高丽故事,我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你老弟是能办洋务的,这个忙一定要帮。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崇大人,您说重谢之类的话,就说的远了,大家都是为太后办差,这些都是应尽之责,哪用的着重谢。可是我要说一句泄气的话,这事办不成。”

崇礼一愣,他听韩荣讲,赵冠侯精通西文,与洋人谈笑无忌,亨利亲王来时,他也看到赵冠侯与亲王及亲王夫人谈笑自如,俨然老友。心里认定,他一定能把事做成,怎么居然直接泼了冷水?

赵冠侯怕他误会,只好又解释道:“崇大人,办洋人的事,总归得有个章程,万国公法里,于这也有约定。我们若是和洋人有引渡条约,自可按照公法要求,让对方把犯人引渡归还。可问题是没有引渡条约,那我们就只能看着他们逍遥自在,一点办法没有。除非是像刚中堂想的那样,派人到使馆里,提着刀把人押出来。”

崇礼也知,这是刚烈异想天开,拿天桥说评书的说的飞檐走壁的三侠五义当了真事听,根本不用考虑。但是公事上的交卸,却又着实为难。

赵冠侯道:“这事咱们场面上总得做足,下官这一半天,就去和洋人交涉,提出引渡申请。纵然知道引渡不成,也总算是把该做的做到了,至于能否做的成,那就不是你我所能干预。”

“唉,倒是也只能如此,这就得全靠您费心了。张阴恒是完了,章少荃遇到这种事,肯定不会出头。总办衙门其他的大臣章京,老佛爷基本都信不过,怕他们是勾结洋人的。那帮人也就不敢出头,怕给自己惹来不是。能干活的,也就剩你老弟一个人了。”

他这话说是鼓励,实际也是推卸责任,把未来事情不成的过失,都推到了赵冠侯身上。赵冠侯心里有数,脸上不动声色,装做没听懂,和洋人办交涉这事,肯定是要做的,其目的实际并非捉拿康梁,或者说于慈喜太后心中,捉拿这几个人,也不是目前当务之急。

这种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若是从她口中说出来,便成了贻笑大方。她所要跟洋人交涉的,并非是一二人犯的去留,而是大金天子的兴废。

帝后之间母子不和已有时日,因为皇后,因为妃嫔,因为政见,闹的母子二人隔阂日深。现在又有了围园杀后之事,让太后对皇帝彻底失望,怕是已经起了废立之念。然所顾虑者,内有督抚,外有洋人。

东南有力督抚,凭太后数十年积攒之威严,亦可设法调度压迫,使之不敢行叛逆之举。但如果洋人始终拥护天佑帝,则想要废他,也势比登天。自己与洋人接触,抓人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探听洋人的口风,确定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或者说,要开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洋人放弃支持皇帝,改为无条件支持太后。

这种事参与的人越少越好,崇礼甩锅,赵冠侯就也装糊涂的把锅接过来“大人放心,卑职定当尽心竭力,把这差事做好。若是老天保佑,和洋人把差事谈下来,怕不也是一件大功。”

崇礼见他如此爽快,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把这么个锅甩在个官场新丁头上,有些不作兴。再者,他年纪轻轻,日后若有了大用,醒过味道来,怕是要和自己没完。

眼睛一转间,便想好了酬功的方法,一拉赵冠侯,脸上带笑“冠侯,明一早晨,你先别忙着去东郊民巷,另有一件差事非你办不可。慈驾已经下了旨,要抄张阴恒的家。他办了那么多年洋务,家里面洋玩意最多。老哥对这个一窍不通,万一哪一件东西写的不明,到时候公事上,又要挨骂。你可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抄家的事,务必去帮我主持了。”

张阴恒的结局,早在他得罪李连英之初,便已注定,他自问多年奔波,功勋卓著,却不知只因一顶祖母绿帽花,加上开罪权宦,便都化做云烟。加之其后来为天子效力,于维新变法事务出力极大,更是康祖诒的举主,这下便是个必死之局。

慈喜已经下了旨,由军机承旨明发,张阴恒收监,家产抄没入宫,具体的操作者,便是步军统领衙门会同内务府,共同进行。张阴恒先办洋务,后兼户部,两个一等一的肥缺在手,家产不知有多少。抄他的家,明摆着是发财的机会,崇礼让出来,便是给赵冠侯的一个补偿。

抓捕刺客的事,已经做完,所有被官府盯上的刺客无一得免,兜杀半日,尽数斩杀干净。有几个被活捉的,也寻机会自尽而亡,没能抓住活口,深挖后台。从息事宁人的角度,这个结果,却可以算的上最好,否则查抄蔓延起来,东南的局势,怕也要不稳了。

崇礼立了这么个大功,让出查抄方面的利益,倒也是投桃报李,赵冠侯也就没有拒绝。毕竟十格格使钱使的惯了,还有个杨翠玉,赎身银子必是笔海量数目,趁机积攒点身家,总是没错。

到了第二天,赵冠侯带了三百步兵早早的来到锡拉胡同的张宅,张阴恒本人,则已经由几名步军衙门的武官请上马车。展英倒是嘱咐着部下“进宅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五章抄家(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