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甲午之军工霸世>第四百一十二章 高速船舶

也正是由于美国海军的自信,自战争爆发以来,他们就一直保持着攻势,虽然吃过大亏后不敢靠近延平港,但是派出军舰骚扰哥伦比亚东海岸却已经几乎成为了日常任务,若非陆上战场压力太大,海军陆战队也被大量抽调,估计美国海军就直接在哥伦比亚共和国沿海大举登陆了。而正因为这样的需要,美国海军的主力早就已经南调到了佛罗里达和古巴的基地,这倒是方便了他们执行总统先生下达的作战任务。

哥伦比亚海军本来实力就弱,延平港外遭到美军突袭后又损失惨重,美国海军袭击哥伦比亚东海岸只需要派些辅助舰就能完成任务,主力舰一直严阵以待着,上面一声令下,一支甚至比当初延平港外被揍时还要强大的舰队就迅速集结了起来,除了一艘较老的奇尔沙治级战列舰出了点状况需要紧急处理之外,其余的24艘主力舰都云集杰克逊维尔海军基地之内,加上各种辅助舰,总数甚至超过了一百艘,若非这十年备战期里美国对这座海军基地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建,这么多军舰只怕根本容纳不下。

由于古巴已经是美国的殖民地,而中**队因为兵力不足、一直抽不出空来将其拿下,导致美国海军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布在古巴的眼线来获取情报,中国东征舰队还没开进尤卡坦海峡,美国海军就通过一艘古巴渔船上发来的电报确定了他们的行动路线。然后,除了4艘伊利诺斯级战巡被留下防范中国可能派出的袭击舰外,另外20艘主力舰全部倾巢而出,包括16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吨位上甚至比中国东征舰队还要略胜一筹,如果辅助舰也算上,那优势就更大了。

唯一让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海军上下有些遗憾的是,由于潜艇航速太慢,此时才下令调动的话,已经来不及提前赶到尤卡坦海峡,想要利用这种新式武器来阴敌人一下,只能寄希望于正好就在那一带执行任务的那区区两艘。鱼雷的威力可不是炮弹所能比拟的,就算是两三万吨的巨型战列舰,估计也扛不住几条,如果它们能够立功的话,这场海战的胜算可就更大了。

但是美国海军却不知道,中国早就掌握了潜艇的克星声纳的技术,再加上这个年代的早期潜艇设计上又完全没有降低噪音的意识,结果隔着很远就被发现,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中国海军的新式驱逐舰最高航速达到了三十几节,而美国潜艇的水下航速才区区几节,又不知道敌人是如何发现自己、想不到要关掉发动机,结果完全甩不脱中国驱逐舰的追击。

发现逃不掉后,美国潜艇只能拼命,可是因为这个时候潜艇的吨位还很有限,鱼雷管只有一具,逃跑状态下的美国潜艇想要攻击身后的目标,必须转过身来才办得到,可由于机动性的巨大差距,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动作却根本就无法完成

最终,美国潜艇只能憋屈地白白丧身在中国驱逐舰弹射出来的深水炸弹之下,甚至连还击的动作都没能做出,自然更不可能造成什么损失。而由于这个年代没有水下通信的手段,还在路上的美国主力舰队对此还完全是一无所知

两艘设计还未完全成熟的潜艇算不上太大的损失,真正让美国海军始料不及的是中国东征舰队奇快的航速,作战军舰也就罢了,中国海军设计上一贯注重高速,技术上也更加先进,美军的同型军舰无法比拟那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就连中国的登陆舰、运输船等非作战舰船居然也快得吓人

原来,李晖早在战前推演时就意识到打美国要占大便宜只能在初期就尽快将美国打残,那么自然就不可能等到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再实施登陆,可是在还没有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强行登陆,一旦被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正好撞上,那损失之大是可以想象的。虽然8艘轩辕级战列巡洋舰足以击败美国海军的全部主力舰,但美军只需要有几艘巡洋舰、甚至是驱逐舰冲到运输船附近,就能够让成千上万的陆战队员一枪没放就葬身鱼腹,以陆战队的精锐,再加上登陆良机很可能就那么一次,就算能够在这次海战中重创美国海军主力,也未必就划得来。

由于有系统的优化功能帮助,李晖对此采取了与建设延平要塞相同的思路,专门为对美战争设计了一系列的非作战舰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快,用的发动机都是最新型号的蒸汽轮机,船型也很有针对性,使得它们普遍都能达到12节以上的巡航速度,而一旦马力全开,至少也能跑到20节!

这样的高速船舶如果是民用的话,无疑是完全没有性价比的,但是在战争期间用来运兵,优越性却是显而易见的。驶过尤卡坦海峡后不久,东征舰队就跟美国主力舰队不期而遇,本来这会非常难办,但因为运输船航速超快,中国大洋舰队司令杨用霖一点也没惊慌,他从容地命令舰队整体加速向着原定目标前进,同时要求那两艘与美国同行意外相遇的中国轻巡航向东北方误导美军。

美国海军不是傻子,追了一会儿之后并没发现敌人的大舰队,就意识到中国轻巡是在误导自己,可是几艘开往其他方向搜索的美国巡洋舰同样没有找到敌人,这就让美军舰队司令威廉·索登·西姆斯海军中将迷惑不解了,甚至开始怀疑中国舰队并不是要登陆美国本土,而是准备登陆古巴,连忙发出电报询问,这顿时让古巴的美国驻军如临大敌,虽然古巴的海军基地并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二章 高速船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