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杨氏的官员想要与别人竞争,杨家也必然要从中发力。
朝堂与军队中的职位之争,这些年来已经渐渐演变为了门阀世家之间的角力。
李氏皇族虽然对这一现象极其忧虑,亦曾采取多种措施想要改变,却均都无济于事。
大楚自开国以来,世家门阀的实力便极为强大,太祖李云龙高瞻远瞩,知晓门阀世家的祸患,在开国之初亦曾采取了一些手段,想要简抜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但是往往受到提拔的寒门子弟立即便会受到高门大族的拉拢,从而转投世家怀抱,太祖李云龙对此亦无可奈何。
太祖虽然英明神武,威望亦是极高,但也无法对门阀世家施以辣手。
在太祖李云龙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六大世家着实发挥了无以估量的作用。在太祖起兵的前期,李云龙只是那时的诸多反抗的蒙元起义军中的一支。他手中既没有太多的粮草,也没有锋利的武器,手下只有一群拿着锄头嗷嗷待哺的农民军,更不用谈什么文臣武将,当时的他身边只有杨家太祖杨过相助。
数百年之前,在元蒙朝廷的打压之下,盘踞大陆近千年之久的六大世家奄奄一息,他们为了家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决定扶持起义军,覆灭元朝。
叶家先祖叶萧然在与包括李云龙在内的诸多义军首领接触之后,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扶持当时势力尚且弱小,并不为时人所看好的太祖,举六大世家之力为李云龙所用。
他们派遣族中诸多子弟到太祖帐下为官,为太祖提供娘草,并且花费重金为太祖购置军械。,正是因为他们的相助,李云龙才能够渡过起兵初期那段困难的时光,在元蒙朝廷的剿灭下顽强的生存下来,并逐步奠定称了霸天下的根基。若没有六大世家相助,他恐怕早已败亡,与当时的诸多起义军首领一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而随着太祖势力的越来越强,因为太祖帐下的文官们十之六七都是由六大世家提供,他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世间的触角越来越深。在太祖一统天下之后,他们已然将自己与楚国的朝堂政事和民间经济完全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
太祖定鼎以前,是离不开他们。待到定鼎之后,太祖意识到他们的危害,想要向他们下刀时才发现,他们动不得了。
动了他们,朝堂会瘫痪,天下各州各郡县的事务没法处理;动了他们,天下间的商人十去八九,民间商业会崩溃,老百姓的东西卖不出去,民生会出大问题。
又因为世家们虽然手伸得很长,但是在叶氏先祖叶萧然的约束下,他们又很克制,几乎不曾将手伸进军队中去,这便无法使得皇帝成为他们的傀儡,令得太祖李云龙兴不起与他们鱼死网破的心思。
无奈之下,在扶持贫寒士子的举动宣告失败之后,太祖李云龙扶植起了军方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军阀贵族集团,由他们与以六大世家为首的天下世家门打擂台。
虽然这亦是饮鸩止渴,但是采取平衡策略,双方争斗,李氏居中调停,门阀们与事假们都要讨好皇帝,大权仍然掌握在帝王手中,总比一家独大对李氏江山更为有利。
只是这些年来,世家门阀的胃口越来越大,几乎依然无法遏制。
杨慎自然也清楚这些,但是他亦是这一现象的受益者,先天立场早定,却也无法说什么。
他翻看着书桌上的的便笺,发现其中有些是官员们送来的他们知道的一些同僚的黑材料。
比如他手中的便笺,上面便写着,兵部某位主管军饷发放的侍郎今年的吃相太难看,将发给府兵的军饷贪墨了四成之多。
国朝鼎力数百年,矛盾深重,国力日衰,贪腐成风,官员们吃兵饷,将领们喝兵血的现象已然极为严重。
无过一般而言,官员的将领们虽然贪婪,仍然还会给下面的兵熊熊们一点活路。
朝廷下放给官兵们的军饷,兵部的上下官员们一般会拿两成,下放到州郡之后,州郡官员们包括将领在内会拿四成,剩余的四成才会下发到大兵们手中。
虽然这点钱会令得当兵的连全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但是起码饿不死他们。
然而兵部的这位侍郎大爷这次一下克扣了二成之多,这便会使得士兵们完全无法养家糊口,甚至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弄不好会出乱子。
当然,之所以这位侍郎大爷有胆子这么做,乃是由于他将其中的大半都拿来上下打点,使得上至兵部尚书,下至州郡官员,皆对其所为视而不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他进行掩护。
这年头,谁会同银子过不去呢?
什么,有人会将事情捅出来?别逗了,这些人数目太大,牵涉的势力太广,即便有人不怕死,想要做李氏皇族的死忠将事情暴露在日光下,死的也绝不是这些人。
而皇族李氏也绝不会对此等事情一无所知,毕竟这等事牵连太广,根本瞒不过有心人,只是因为这些人身后站着无数世家门阀,甚至连宗室王公也多有参与其中,即便贵为帝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至于那些没饭吃的大头兵们想要造反?呵呵,这些往日里只能用来种田的家伙,今年怕是连拿锄头的力气都没有,不可能翻起大浪来。
国朝腐化到了这等地步,杨慎亦不由为之唏嘘不已。
当然,他身为杨氏家主,是没有立场去痛恨鄙夷那些腐化楚国的官员们的,甚至连悲天悯人的资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