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738章 和厂长们的研讨会(二)
,现在的枪械生产,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达到了最佳状态,不宜再突然改变。第三,您对我的新枪,有着强烈的性能质疑。是这样吗?”

“对……基本就是这样。”

杨明志再度点点头,他已经准备见招拆招。

“尼古拉耶夫斯基同志,平心而论,您有两项质疑,我觉得的是非常合情理。联盟的物资供应非常紧张,我们作为生产方,的确没有多少资源用于挥霍。甚至利用有限的资源,我们依旧有理由进一步简化生产,甚至是保证枪械质量与性能的同时,使得成本和所用工时降到最低。您觉得是这个道理吗?”

将军是这般和善的态度,他并没有不悦,尼古拉耶夫斯基真是长出一口气:“是的!毕竟现在是战争时期,半自动步枪就是因为结构复杂,所消耗工时太多,才被紧急暂停生产。如果……”

“不会的!我的新枪,绝不是消耗工时的怪物。”杨明志的回答斩钉截铁,甚至吓到了身边安静坐着的妻子。

此刻的杨桃真是心情郁闷,一群满脸胡子的男人们坐在一起,对着武器生产的专业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她想离开,可是丈夫不让。全然是丈夫的一道命令,自己不得不留在这里。幸亏,这些男人很识趣的没有抽烟。

杨明志狠狠敲了一下桌子,又自信的昂起胸膛。里固施科夫看着这样的将军,将军能如此态度坚定,很显然,他的计划绝对行得通。

“我已经考虑到生产成本问题,所以你们应该再自信看一下图纸,尤其是附属的工艺卡片,你们应该会发现,严格按照工艺走,一个零件的生产真的不需太多时间。好吧,这件事先放在一边。我们应该讨论一下最关键的问题!它的性能究竟如何。”

对于二战时期的各国军械,大家都是在成本、生产时间、装备量、性能之间做着基于本国国情的最佳规划。

就当前的世界,仅有美国一家,依靠庞大的生产力,不但可以完成数量碾压,单个装备往往不但性能优越,科技性还极强。

德国的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独树一帜,只是他们的战时国策出现重大偏差。都1942年了,德国还是没有进行战时体制,一个个兵工厂还是按部就班的拿着国防部的订单生产,到了下班的时间,工人们纷纷回家喝法国香槟了。

就是因为尚未进入战时体制,精益求精的德国工人们,以非常严谨的姿态,严谨的希望自己的产品尽善尽美。

所以德国的坦克,驾驶员是坐在柔软的软皮垫上。

尤其是小胡子中意的波舍尔博士推出的“斐迪南自走炮”,它存在本身简直就是一众高科技的集合体。尤其是电传动系统,虽然该系统早在一战就使用在圣沙蒙坦克上,波舍尔依旧使用构造复杂的电传动,先不论该系统基于“斐迪南”多少优势,一辆车生产下来,仅成本价就是巨大的。

小胡子偏偏就是波舍尔博士的粉丝,本就越来越遭到的帝国财政,不得不再斥巨资订购一堆据说威力无穷实则在战场上被证明废物点心的“斐迪南”。当然,它废物点心的本质是在整整一年后体现,1942年九月,它才刚刚开始投产。

就像德国的许多新式装备,小胡子愈发的希望高科技的武器能够赋予德国军队更强的战斗力,来弥补他们在长达一千公里战线上的相对兵力不足的窘境。

但苏军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迫切要求。

苏联当然也非常重视新锐兵器的研发,可苏联人有一个识时务的领袖斯大林,几次重大失败后,斯大林于国于民,决定不再“微操”。不过现阶段的苏联新锐兵器,大部分还是基于对现有兵器的改进。例如战斗力要非得更快,坦克要更结实云云。

杨明志,他算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外。

斯大林本人当然非常重视杨明志的新发明,就像小胡子很中意波舍尔博士那般。

和波舍尔博士那种有些浪漫情怀的工程师不一样,杨明志的想法一贯非常务实,其研发更是急迫。

然而不懂得他的心路历程者,是否会对他的“务实”,认为是一种“冒险”呢?

现在,杨明志觉得自己有理由凭借一张嘴,尽可能的说服尼古拉耶夫斯基。

“亲爱的同志,缩短了子弹,装药量降低,也意味着弹头变小,它的威力也自然小了。和普通的全威力步枪弹,它的射程必然会降低的。指望我所谓的中间威力弹能够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是不是要求太极端了。

退一步说,步枪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求所有步枪都能够击中一千米外的目标?难道要求所有的战士必须是狙击手?所有的步枪也都是狙击枪级别的精度?这怎么可能!

一万支莫辛纳甘中,有十几把具备狙击级别的高精度就很不错!

再说,现代战争,士兵隔着一千米距离互相射击是常见的?不!我在白俄罗斯打了一年多的仗,指挥部队打赢许多次战争,部队累计击毙了超过三万名敌人。其中又有多少是死于步枪远距离射击的?大部分是各类火炮甚至火箭炮,轰得只有残破的尸体。

所以,以我的长期战场经验。往往是在四百米距离内枪战猛烈爆发。”

通过将军的一番有价值的言论,还有关于武器生产方面,他居然随口说出几个专业术语,现在的尼古拉耶夫斯基一脸认真模样,乐意听从比自己小二十年的年轻的将军说教。


状态提示:第1738章 和厂长们的研讨会(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