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郑启五集邮新概念>2010年9月17日:一枚明信片和四本书

在“读秀学术搜索”键入自己的名字,结果跳出了作家格非编选的文集《影响了我的20篇表明该书的文字中可能与我有涉,这就越发令我好奇。“读秀”的魅力在于它能追根究底,令你的好奇即刻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秘密很快在点击之后出现了,原来影响格非选取的施蛰存先生的早年的作品《鸠摩罗什》,文中的插图用了一枚明信片,说明文字是“施蛰存先生1991年12月25日寄给郑启五父母的一张贺年明信片”,可见现代网络的搜索引擎越发神奇,明察秋毫。明信片上有施先生的手迹,自然弥足珍贵,只是“郑启五”何许人也,让读者多少有些茫然。

施蛰存先生在抗战期间任教于厦门大学,是我父母亲的国文教师,也是他们参加的校园文学社团“笔会”的指导教师,此后师生间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了半个多世纪。老人家们谢世后,我替代我的父母,以这枚明信片为引子,写了追忆散文《汀江梅林梦难断——怀念施蛰存先生》,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我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自然难有虚情假意,该文收入我的散文选《芙蓉湖随笔》,被厦门作家南宋看中,结果屈尊买了一本。该文被岩岩主编的《百年回眸》一书看中,收入其中,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2008年著名学者陈子善先生主编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一书再度将其收入,并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可见关注施蛰存先生的读者对这枚明信片有可能是不会陌生的。

一枚贺年有奖明信片引发一篇散文,从而牵扯到两代人的情义乃至三部书香的浮动,这就是收藏的魅力,也是文字的缘分和生命的奥秘,我的父亲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这枚贺年片尽管当年没有中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它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含量都远在其他中了特等奖的奖片之上了。


状态提示:2010年9月17日:一枚明信片和四本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