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的时间过的也挺快。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小雀去厨房忙碌,杨臣抓紧时间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和俯卧撑锻炼身体。每天最大活动范围是一间不足八平米的房屋,不运动一下别说恢复,入睡都够呛,绝对会失眠。原版杨臣也读过几天书,不过养病么,笔墨纸砚一概没有,憋的他除了发呆只好默默翻出记忆里碎片般的内容复习。古代乃官本位,科举是唯一上升通道,好歹把童生给考上,再刷刷脸,或许能娶个白富美。不是他想吃软饭,实在是亲爹挂了,家里是嫡母管氏的天下,到时候他能分到多少财产呢?不是自己的孩子,能认真养着他已经可以申请牌坊了,嫡母对他是有恩的。当然家里还有个祖母,不过按照杨家的死亡率,估计是靠不上了。算来算去,漫漫科举路,找个看脸的富婆最现实。好端端的都混到求卖脸未必成的份上了!古代真坑爹!
在这个年代,粮食是极其珍贵的东西。为着他养病,家里给的都是精白米熬粥。小雀万万不敢烧糊了,一口袋精白米比她还贵,因此每次煮饭都守在锅边,或是纳鞋底或是做衣裳,顺道烤烤火。煮饭至少得守半个多小时,杨臣早已做完二十个俯卧撑跟三十个仰卧起坐了。身体太废,第一天居然做了十个仰卧起坐就累趴了!比女人还弱!要是赶上汉代,他也不用干活,干脆进宫当男宠得了!吐血。
才过正月,还算冬天,黑的奇早。才吃了粥还没消食呢,就黑透了。蜡烛是没有的,太奢侈用不起,只有一个油灯。也不知道谁发明的“一灯如豆”这个词,真是太精妙了!绝对不超过黄豆的直径,压根就是小夜灯,功用仅限于上厕所不打翻马桶,还只点一小会儿就熄灯睡觉!杨臣认命的趟回床上,继续默默的做无声的运动,还不敢出汗,因为条件很艰苦,洗澡换衣皆不方便,差点憋成佛了!
闭上眼睛,数到八千只羊的时候终于睡着。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睡的很不安稳,总是梦到些神神鬼鬼。好在白天大把时间补眠,睡不好就睡不好吧。磕磕碰碰睡到天亮,又对着小雀那张营养不良的脸,心塞。
大眼瞪小眼,主仆两个都闲的发疯。小雀虽有家务要做,也没必要从早忙到晚,何况十来岁的小女孩,当然是能懒则懒。杨臣又一次叹气,对小雀道:“你知道《三字经》么”
“知道,”小雀脆生生的说,“我还背的头四句呢。”
“我教你后头的好不好?顺带教你认字儿。你去厨房里弄块炭,我们就在门板上学。”杨臣终于想到了打发时间的方式。
小雀点点头:“二哥先教我写名字成不?”
“成!”
小雀满意了,跑去厨房拿了块木炭,两个人就开始祸害亲戚家的门板。门板很旧,木炭写字上去都不明显,勉强辨认而已。先教了雀字,又从“人之初”教起。小雀家务活麻利,认字却死笨,还无心学,只是打发时间。半上午过去,背到“玉不琢不成器”就不行了。一个婢女,认字做什么呢?杨臣并不强求,拍拍手收工。
就在此时,院门被敲响,庆娘在外喊道:“小雀!开门!大娘来瞧哥儿了!”
第二章陌生的母亲
庆娘所说的大娘,便是杨臣的嫡母管氏。庆娘与管氏同辈,自然不会跟小雀一样称之为婶。小雀忙去开院门,杨臣也跟着迎了出去。管氏见到杨臣活蹦乱跳的跑到院里,先是一愣,继而道:“快进屋!冻着可不是玩的。”说毕拉着杨臣的手进了卧室。
杨臣调出关于管氏的资料。原来管氏娘家开绸缎庄的,原本管杨两家门户相当,谁料十几年前管氏的父亲脑门一热,跑去京里讨生活去了。更没料到的是竟然还发了财,家眷都一并带走,如今只派下人走动请安,家眷倒是少有来往,毕竟路远不方便,很多年不得见了。而杨家的生活则被几个病秧子拖的每况愈下。
管氏看着杨臣好不心焦,公公死的早,丈夫也死的早,儿子时不时病一场,但凡有风吹草动都心惊胆战,生怕白发人送黑发人。因有这一层顾虑,对庶子还算上心,给自家儿子添个帮手也是好的。上下仔细打量了杨臣一番,松了口气道:“昨日庆娘听小雀说你大好了,我便来瞧瞧,果然好了。既如此,收拾收拾回家去吧。天寒地冻的在乡间不方便。奶奶惦记你呢。”今日亲自来看,也是在婆婆面前卖好的意思。
杨臣行了一礼:“累娘跑一趟,是儿子不孝。”
管氏嗔笑:“病了一场,怎底功课还进益了?越发像戏里的读书人了。”说着对庆娘道,“你去厨房里瞧瞧,有些个什么要搬的统统搬上车,还有多多找些炭,路上好添上。正化雪呢,路上不好走,别在车里冻病了。”
庆娘应了声儿,带着小雀去收拾。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