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诛红与八十红论>八十红论附:知识书页
的改进和品种的翻新。

再往前是简牍、缣帛,续之石鼓文、继之是金文,然后我们看到了一堆龟甲和兽骨——这是甲骨文。

在国外是石刻、泥板文书。

时间再次往后飞逝直至抵达终点——4万年前,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岩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动物或者攻击动物的人,或弓箭、或木矛、或硬棒。最典型的动物是鹿。

那么,长着锐利叉角的鹿面前发生了什么?

昏黄的篝火前一群原始人在跳着舞蹈,呢喃中唱着什么,闪动间人影鹿影交相辉映。

一个老人指着那些岩画对旁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个壮汉走过来挥着木矛拍着胸膛激动地吹嘘着什么。

这些构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知识以及知识的传授。

这说明在人类的史前时代,知识诞生了!

2、知心的故事

岩画——这些简单苍茫的古代实物说明,在远古知识的诞生过程。

简陋的画笔、粗糙的手法、蒙昧的人类,却已经具备知识的典型特征:表征、可重复、可转移……

知识简单拆分为知和识。知是知道、了解,能够辨别区分事物,比如:原始人能够区分鹿这个动物;识是理解事物规律,比如:原始人能够理解鹿特点,使它可以被顺利捕捉。那些岩画虽然不是文字,却代表着知识,甚至代表着文字的雏形,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起源。

这之后人类发生了什么?

时间节点: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上匾额“真三不朽”。

王阳明的一生发生了什么?

五溺的童年、上疏的事官、险恶的流放、偏僻的荒蛮……

一天的半夜,雷电交加,那个人长身而起、纵声长啸,发生了什么?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

其后是其教化世人、勤于政事、金戈铁马、传播心学……等等起伏跌宕的一生。

注意:王阳明讲学坐下的那个人: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还拿着笏板,总之特立独行。他叫王艮。

那么,王阳明“龙场悟道”悟的是什么?

他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

圣人不孤,那么此前先贤又是怎么样的?

老子“众妙之门”、孔子正心修身、孟子仁心性善、庄子梦蝶、慧能“即心是佛”……王艮“日用即道”。

无论是“心”、或者是“道”,结合西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以目前对人类心理、思想的研究,对比脑科学的发展,从唯物主义角度是不能否定其存在的,至少古代先贤感应到了什么,并且启迪了后人、推动了社会发展。

那么,能否找到一个媒介证明“心”的存在哪?

我们看看央视热播的《地球创造人类之谜》。

地球是如何创造我们的骨骼、双臂、双腿、耳骨,如何教会我们打颤起鸡皮疙瘩、打嗝、恐惧、辨识……

是的,本能。

它能够告诉我们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秘密。

3、涌动的知识

有人会说以古人唯心命题去说明知识的现实性不荒谬吗?

我们要看到知识的继承性,现在看到知识是古代所有知识集大成的体现,保有科学的态度、否定之否定的精神,依然是可以研究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诸般现象的。怀着既不妄自菲薄、又充满自信的心态,知识的发展就是知识不断科学化、纯粹化的过程。

那么,人类文明提前了吗?

人类的蒙昧时代界定在哪里?

国家以后不是才开启人类的文明时代吗?

是的,人类文明史是从国家时代开始,比如我国的夏朝。

目前可以知道的时间节点是20万年前智人诞生,约5万年前新人诞生,约1万年前金属工具诞生促进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但是人类的文化起源却是很早,人类思想的起源同样是很早的。

那么,知识的起源就不在于文字起源,而在于人类的思想起源。

而通过考古发现智人已经拥有情感。这就足以推动人类的思想活动趋向复杂化,这一过程一旦展开必然呈现逐渐加速的趋向,那么我们现今的文明发展在抛物曲线上才是比例协调的。

“知识是什么”除了概念性理解,知性的理解依然可以通过一个古代故事进行。

故事如下: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仁者心动”就是古代先人对于知识产生的一种概括。

知识是人类对于物质世界中有益自身发展的信息的组合,是对自然的一种反映。人的思想或者说心灵或者灵魂反映自然集中到人的思想或者说心灵或者灵魂形成知识。

知识是本来存在的,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就成为知识,这可以成为一个“知心”的过程。

这一个过程起源也许更加久远。从动物角度,也许自眼睛这一感觉器官诞生就已经开始,随着动物复杂的进化反映自然成为动物的本能反映。

是的,本能。也许古代先人感应到本能的媒介传导,从而建立自身的思想世界。

所以,知识本能是物质过程,这与唯物主


状态提示:八十红论附:知识书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