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求生>第391章 井喷式大发展(一)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过年对生活再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无非就是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和亲人朋友团聚一下,图个喜庆和热闹。但是对于生活再十七世纪中叶的普通百姓来说,过年就是又一个“年关”

在往常的年景里,一到过年的时候普通的劳苦大众的苦日子就要到来了。一年到头,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时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为了偿还地主家的债务卖儿卖女的事情多不胜数。家破人亡之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但是今年对于莱州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幸福年,得益于刘凡在莱州实行的土地政策,莱州百姓们基本上在新年开始之前就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土地,百姓们的未来总算是有了盼头,虽然破虏军的税也很重,但是每一个百姓都知道只要清苦一点,熬过最初的几年,那么以后幸福的生活就不远了。

虽然才刚刚分到土地,虽然身上还背负了大量的债务,虽然家中还是一贫如洗,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百姓们对破虏军,对刘凡的感激。也不能抑制住吧百姓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秧歌,戏曲,皮影,剪纸这也源于生活,存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成为了百姓宣泄心中兴奋和开心的最佳手段。从青岛港到莱州港,从胶州到莱州只要是登莱境内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已经到了崇祯八年了啊!”除夕夜的喧闹过后,刘凡静静的依在窗前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却满是感慨。从崇祯四年来到大明到现在为止,转眼间已经过去快要四年了。这四年里,刘凡从一个混吃等死的宅男慢慢蜕变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军阀。其中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和辛劳只有刘凡自己清楚。

刘凡本来就不是一个太聪明的人,这几年来虽然凭借着自己“先知先觉”的经验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刘凡却明白自己的优势越往后就会越小。身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刘凡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大明的“历史”发生碰撞。就拿中原的流寇来说,今年应该是他们活跃的高峰期,在这一年中,张献忠会攻破凤阳然后撅了崇祯家的祖坟。但是因为刘凡的原因,流寇的活动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别说纵横中原了,恐怕自保都有些困难了。

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关外的建虏了,刘凡虽然没有和后金鞑子接触过,但对于他们的消息却从来不敢放松。按照刘凡现在搜集的情报来看,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后金已经彻底征服朝鲜以及蒙古诸部,内忧已经平定,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的鞑子可以说已经到了全盛的状态,不但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还有为数不少的朝鲜仆从军。就军事实力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了。

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个健全的军事强国,这样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刘凡也不清楚。但刘凡知道自己的胜算却不大,因为他不禁要面对鞑子,还有面对众多大明内部的敌人。外来的侵略者再强大刘凡也不会太过担忧,内部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了,刘凡知道他必须抓住这最后两年的发展期,尽可能的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不然一会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安稳的发展自己的实力了。

所以刘凡觉得必须要尽快解决郑家的事情,然后尽力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这样一来即便是他在陆地上败给了鞑子,有海军在还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也算是刘凡为自己准备的一条退路。

正月十六日,在凉了郑家众人近半个多月之后,刘凡终于再次召见了郑芝豹等人。得知刘凡召见之后,郑家叔侄大喜若望,说实话这半个月来刘凡虽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们,甚至还给了他们一个大宅子,但是郑家叔侄心中却没有半点开心之情。见过破虏军的强大,见过石河兵工厂庞大的规模之后。无论是郑芝豹还是郑彩等人都无法保持原本的平静心态了。

尤其是得知刘凡在胶莱两地强大的人望之后,郑芝豹对刘凡的敬畏就越加的浓重了。面对这样的人,郑芝豹知道该如何选择才是对自己有利的,但是就在郑芝豹准备向刘凡抛去橄榄枝的时候,却没想到刘凡居然会选择避而不见。一天,二天,渐渐的十几天都过去了,郑芝豹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变得患得患失起来。其中几天郑芝豹很想一走了之的,但是考虑到这样会彻底得罪刘凡,郑芝豹考虑了很久也没敢离开。

“今日来一直在忙着过年的事情,一时间分不开身,怠慢之处还请郑兄见谅啊!”总兵府的会客厅中刘凡一脸歉意的对着郑芝豹等人道

看着刘凡脸上虚假的微笑,郑芝豹嘴角不由的抽搐了一下道“没事,没事。总兵大人位高权重事务繁忙也在情理之中!不知大人这次叫我们前来所为何事?”

刘凡笑了笑回道“其中也没什么大事,最近本督听说郑兄思乡之情很浓,想要返回福州,所以就打算找郑兄来问问。一来表示一下歉意。二来呢,也打算问问你们的未来的计划。不知郑兄打算何时返回福州?”

郑芝豹沉默了一下有些摸不准刘凡的意思,难道刘凡不是想要和他们谈合作的事情吗?想了想郑芝豹还是如实的回答道“我们本来打算一出正月就动身返回福州的,但是家兄派人捎来口信说要我们一定和总兵大人达成协议之后才能返回。总兵大人,您对合作的事情怎么看?”


状态提示:第391章 井喷式大发展(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