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113章 要致富须先修路

第39章要致富须先修路

西北的春天并不讨人喜欢,漫天都是风从远方带来的沙尘,出门的时候不捂紧口鼻,回来必定是一脸的灰。

城里还好,毕竟都是青石铺路,只要勤于打扫,总能干干净净的。可城外却四处尘土飞扬,出一趟门回来,非得沐浴一次不可。

下雨的时候会好一些,但空气里没有了沙尘,地面上却泥泞不堪。古代的袍子又长又飘逸,走几步路,袍角便沾上了泥点,看上去脏兮兮灰突突的。

平安从“闭关”之中出来,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他皱着眉头,思量着也该将水泥厂建起来了。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咳咳,最后一句去掉,现在的人口太少了,生产力又十分低下,所以目前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考虑到将来自己要发展工业,需要用到的人更多,所以平安觉得,多生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不能是现在这样愚昧的生,即使养不活也还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平安一直觉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责任。作为父母就更是如此了,生个孩子很容易,但是要担负起这份责任,却很难。

哪一天大楚的百姓们开始明白这个道理,开始有意识的去选择生还是不生的时候,也许自己要做的事情,就算是成功了。

对于水泥的制造,平安记得是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至于比例,完全可以像火药那样,弄个实验对照组出来,到时候到底哪一个效果好,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石灰石和黏土这两样动词,到处都是,倒也不算难得。目前平安手底下可用的人也不少,这件事情说做就做,开石头的开石头,挖土的挖土,建窑的建窑,短短时间内就将一切准备齐全了。

除此之外,平安还让人去河边挖沙子。——话说辉江的问题跟后世的黄河也差不多,因为水土流失,水流中裹挟着大量的泥沙,于是致使河道越来越高。到后世的时候,黄河河堤比平地高出一大截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那样的情况下,一旦河水决堤,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如今的辉江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河道一年一年升高,亦是不争的事实。

像秦州这样辉江流经的地方,虽说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税收也更多,但治河素来都是重中之重。没出事是万幸,出了事地方官员们头顶上的乌纱帽便保不住了。

所以治河一向都是他们最为发愁的事情。平安一想,反正修路除了水泥还需要大量的砂石,既然如此,河沙也是可以用的,既能够满足修路的要求,也能够解决河道的隐患,正是两全其美。

所以在平安提出这个要求之后,秦州知州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并且还主动派人前去帮忙。

水泥厂建造好之后,京城那边的旨意也都已经下来了。

西北巡抚并不苛刻,平安和弓箭厂的功劳,自然都如实上报了。所以这一次lùn_gōng行赏,也有平安的一份。不过具体怎样,要等他回京之后再说。

前来传旨的是个老熟人,司礼监秉笔太监田太监。——当然,以平安自己的等级,自然是劳动不上这样的人的。主要还是为了去信州给西北巡抚宣旨,顺路将他的那一份带过来罢了。

这位田太监跟平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平安在经厂的时候。那时他是司礼监值房整理奏折的太监,但是却压下了平安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奏折,以致平安差点儿失去一个大好机会。

好在赵璨帮了一点忙,而后来他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在平安调到司礼监值房当值之后,正是在田太监手下做事。而也是平安的帮忙,让他考上了郑贵妃一系,得了皇帝青眼,升为司礼监随堂太监。

随堂太监看上去只是个跑腿的,但实际上却能够经常在御前露面,可谓位卑职贵。这不,几年时间,他就当上了秉笔太监,距离司礼监掌印,也不过一步之遥。不过目前张东远的位置是十分稳当的,一时半会儿间田太监是没办法往上走了。

这种情况下,有几种选择。一是换到其他衙门里,做掌印太监。虽说不在御前,但能够独揽大权,也算是功成名就。这一条路,适用于那些已经没有继续往上爬的打算,准备找个地方颐养天年的太监们。没有野心,自然就不必去争了。

另一条路就是去外地做监军。这样不在御前,宠信可能会渐渐降低,但却有实权。而且就如同朝中官员必须要外放之后才能继续任用,这些曾经在外历练过的太监,往后回了京城,自然就比别人多了几分优势。

不说别的,若是去战场上当过监军,那就算是“知兵事”了,当皇帝想要了解一些事情,但是又不方便询问朝臣的时候,这样的人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一旦对答让皇帝满意,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将来张东远退了,自己更进一步的可能自然更大。

最后一种就是不愿意出外,留在司礼监苦熬资历。若是能够抓住机遇,也有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即便是在秉笔太监之中,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这位田太监选择的,显然就是最后一种。不过他是个灵活的人,似这种出来传旨的机会,也不会放过。毕竟也只是出来几个月的时间,既能够看看沿途的风土人情,增加自己的阅历,又能够交好有功劳的大臣,为自己的将来铺路,何乐而不为?

当然,对于田太监来说,跟平安拉拉关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

状态提示:第113章 要致富须先修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