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仅是统治者的战争,也不仅是士兵的战争,还是百姓的战争,一旦战争爆发,就要大量征用百姓前去输送粮草,现在的东吴朱然向孙权要兵,孙权下令东吴十二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充军,那么就意味着输送粮草就需要让妇孺来完成,一旦一个国家全民皆兵,连妇孺老幼都要上战争输送粮草和器械,那么下一年国家所产生的粮食便会大大的缩减。
如果是在本国领域内行军,则依靠后勤队提供粮食和依靠派员征发、购买当地百姓的粮食。如果军队纪律不好,征发往往成为掠夺,掠夺本国居民一向被认为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但纪律不好的军队经常这样做,汉末的军队和强盗本就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强盗还要狠。这样的军队想打胜仗,除非天神帮忙。现在东吴已经全民皆兵,百姓们都要将粮食贡献给国家,长此以往,百姓定然会不满,如果民怨沸腾,失去民心,孙权的权势将会倒得更快,这也是孙静更担心的。如果因故不在余粮调出区行军,那么有好几种办法:一是掠夺。人民遭到掠夺,固然悲惨,但军队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二是派兵打猎和采集食物;三是依靠随行给养和牲畜。四就是依靠补给队了。当到了敌国境内的时候,军队的补给就会遭到极大挑战。因为不仅补给距离变长了,而且还要面临敌人的坚壁清野和骚扰。在各个地区,收割粮食的时候不同,在热带是一年三熟,暖温带是一年两熟,温带是一年一熟,除了收割季节外,其余时候必须从敌国人民那里获得粮食。在古代,掠夺敌国居民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掠夺往往非常残酷。焚烧、掠夺、qiáng_jiān是家常便饭。没人任何头脑正常的将官会限制军队在敌国境内的掠夺。只有在内战中,掠夺才有可能得到限制。除了掠夺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从自己国家获得补给。但在敌国境内,补给队容易遭到袭击,因此补给队本身也需要护卫。楚国以轻骑连续骚扰两军边境,甚至派出轻骑分出数十队进入扬州连续骚扰烧毁田园和村庄,一旦遇到东吴的补给队,就开始猛烈攻击,这一些列措施打的东吴军队措手不及,也让朱然和周瑜颇为头痛,东吴骑兵太弱,甚至骑兵部队不足五千人,面对楚军的持续骚扰,一直以来苦不堪言。在敌国境内行军,遭到袭击的危险比较大,所以行军的时候要有所防范。
一般来说在国内行军时只需要成一字长蛇阵沿重要道路行军即可,如果军队数量太多,沿几条道路前进就是了,但在敌国内,要避免敌军的突袭,所以一般避免在狭隘的地形,如山谷、沼泽行军,因为一旦遭到敌人袭击,很难展开。但是由于楚国的骑兵部队进入扬州边境对东吴运量队进行不断的骚扰,东吴运量就需要以足够的士兵来押运,这给东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而东吴却不能派出士兵对楚国的补给线进行骚扰,所以处于被动的状态。
军队所需要的补给品有粮食、柴禾、衣物、备用武器、备用武器部件、一次性射击武器、帐篷、挖掘和建筑工具、备用乐器,等等。军队携带粮食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其备量不一。一般来说,军队只携带最基本的衣服和衣料,以供衣物磨损了的士兵更换,以及及时修复损坏了的旗子。加上没有洗澡的条件,所以古代军队几乎都是臭不可闻的,全身爬满了跳蚤。备用武器也只有少量,而武器部件则供那些较易损坏的武器使用,如弓弩的弦等。至于一次性消耗的射击武器,则是箭、标枪、石块等。一般一名射击兵携带箭数从3o枝到5o枝不等。而较落后的军队一般没有什么建筑工具,在这一点上楚国的建筑工具远要比吴国的精良和先进。补给不仅仅是粮食,特别是弓箭这种消耗品,楚国财大气粗,特别是在马鸿精进了冶炼技术之后,楚国的羽箭在数量上和品质上都远超东吴,所以当双方产生对峙战的时候,哪怕楚国是攻坚战,在人数和装备占着优势的情况下,也能给守城的东吴士兵造成很大的伤害,以至于哪怕东吴死守,也要付出不小于楚国所受的损失。另外就是战马的补给,战马需要饲料。虽然在补给不畅的情况下,马匹也可以只吃青草,但这会导致气力的衰减——自然,粗放饲养的马匹,习惯了吃青草,但这样的马匹体力是不及那些精心培育的马匹的。而楚国与东吴的战争是发生在秋冬季,现在已经持续到了冬季,到了冬天则非准备干草不可。
楚国占据五州,而马鸿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改良,无论农业、商业、工业在三国之中都是处于顶尖地位,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打仗,拼的都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楚国在这方面对于魏国来说,人力是不占优势的,但是对于东吴来说人力确是占着巨大的优势。楚国总人口达到九百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荆州达到二百万人,汉中一个郡达到近一百万人,就连以前人数最少的凉州在现在吸收了大量羌族之后也达到了八十余万人。特别是在楚国占据了西域之后,大量的良马引入国内,其骑兵实力已经超过魏国,对于没有什么骑兵的东吴来说,陆地上作战,精良的骑兵将会是他们最大的噩梦,因为有时候哪怕是一万步兵,在面临着一千骑兵的风筝战法之时,也是无所作为的,若是野战会被骑兵耗尽体力,消耗致死。所以一开始,吴国便是坚壁清野,不敢与楚国打野战,在陆地上只敢打防守战,一开始便防御,这便失